水若柔早知道這是個笑話,她上大學的時候就聽過了,當然不會信以為真,剛才隻是覺得好笑而已。見淩虛渡沒有一起笑,趕緊很辛苦地把自己的笑容收了回去,向袁星道:“星哥,你也來采訪鄧弗雷啊?”
袁星聳了聳肩,道:“去年福布斯個人財富TOP10啊,能不來嗎?”
淩虛渡有些不屑地道:“香蕉人嘛,有什麼了不起的。”
三個人既然是來采訪弗雷鄧的,自然把他的資料背得爛熟,事實上想不熟也難,從前年開始,這個人先跟美國政府打官司,又上福布斯排行榜,都被媒體炒翻天了。那時中國老百姓才知道在地球的那一邊,還有這麼一個自家小子如此牛叉,很多小姑娘小小子張口就能背出他的身高體重生日血型星座。這要早生幾年,人氣都能跟四大天王叫板了。
所以淩虛渡一句話出口,另外兩個人一起心有戚戚。要說這個鄧弗雷,還真有讓人看不起的地方。
別看他起一洋名,其實自己是土生土長的中國人。1976年生人,父母都是老實巴交的產業工人。這個人從小智商就高,1984年就考入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1987年出國深造時年僅11周歲。在美國混了三四年,不知怎麼就混了個綠卡,把中國國籍注消了。直到1998年以後,美國專利商標局才發現這個人手裏掌握了大量的IT專利,範圍涵蓋了IT業,電視傳媒業,甚至延伸到了機械製造業,而且還在繼續申請專利。這一下專利局慌了手腳,一麵調查這人手裏的專利是哪來的,一麵凍結了他正在申請的幾項專利。誰知道這人脾氣不小,居然梗著脖子硬上,請了律師團和專利局打官司。按說這也就是一個人身上的專利多點,不是什麼大事,但是這家夥是美籍華人啊,老美雖然沒有“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那一說,但是外國精英們也有所見略同的時候。結果白皮精英們一狠心,給這位安了個間諜的帽子,關了起來,美其名曰“協助調查”。結果這一下捅了馬蜂窩,這家夥已經在IT界混出了名堂,很得一些知名的科學家青目。調查局給的理由又比較強悍,說他借學術交流之機向國外學者傳遞最新科研結果。這些科學家哪個不參加國際的學術討論,又有哪個沒有幾個外國學者朋友,老美又是判例製的,這個口子一開,豈不是人人自危?所以這個官司越打越大,差點把全世界的科學家都卷進去。最後還是美國政府道歉,主要負責人下台了事。
這哥們在調查局裏喝了幾個月的咖啡,胖了不少,出來了就吵著這美國沒有安全感,要移民中國。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是訛詐,要不你直接宣布退出美國國籍就是了,吵什麼啊。可是老美還就吃這套,誰讓他是中國人呢。就在調查他的時候,老美們發現,不經意間,他持有的專利已經滲透到了各行各業,成為各自行業的強製標準或是事實標準。在這個各方利益糾纏的時候,就算老美也經不起這個損失。隻好捏著鼻子認栽,讓他訛了不少好處去。並且趁機通過置換、收購、增資等多種形式執有了通用、福特、波音、美孚等多年跨國公司的股票,再加上他在IT產業界執有的股票,一躍成為了一顆商界新星,還是特別耀眼的那種。好在這個人還有些自知之明,沒有在任何一家敏感的公司控股,不然美國政府估計不管用什麼手段,也得把他拉下馬來。這些舉動也使得這個不滿三十歲的年輕人的財產浮出水麵,一躍登上了福布斯個人財富排行榜的第九位。與其他富翁們比起來,這位頂著數學家名頭的年輕新貴最大的特點是財富分散,主要來源於專利授權和所執有的股票。並且這些財富分布在多個領域。用他自己的話說,“不把所有的雞蛋放到一個籃子裏。”事實上在他名下完全屬於他自己,或者說他能夠說了算的隻有一家投資公司和一個實驗室。公司叫做明日投資,剛才那個年青人高爾就是這間公司的首席執行官,用個時髦點的詞就是CEO,同時也是他的首席投資顧問。實驗室則是在IT界大名鼎鼎,被譽為貝爾第二的弗雷實驗室。而這次回國還是他出國以後第一次回國,雖然是以私人身份回國,還是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所以說起來,鄧弗雷這個人水平不錯,人品太差,嚴重一點說,也算得上數典忘祖,淩虛渡鄙視他一下一點都不過份。
話說到這個份上,三個人心中大起知已之感,淩虛渡乘機邀請前輩和美女一起喝咖啡,三人一麵說笑,一麵走出了候機廳。
國際機場的忙碌迅速衝淡了最後一點鄧弗雷帶來的影響,沒有人還會想起這個最近風頭正勁的年青人曾經在這裏走下飛機。隻有那架灣流V靜靜的停在停機坪的一角,等待著下一次的飛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