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時裝周的評委弗勞倫薩夫人痛批之後,安婷直接回到了北城。
許是因為心情不爽,安婷暫時停滯了所有對外針對的項目,一門心思的關注著時裝周的動向。
不對,與其說她是關注時裝周的新聞,倒不如說是一直在關注丹妮小徑的新聞,在關注孫曉靜的後續。
而踢除了蒙娜麗莎服裝公司之後,時裝周的評審們僅僅在一天之後就找到了替代品,同樣是國際頂尖品牌,卻要比安婷謙虛得多。
如此,十幾個品牌經過最後一段時間的彙總,國際時裝周正是在大洋國展開,所有項目的進展可以說非常順利,到場的媒體更是被丹妮小徑服裝的精美以及精巧的設計折服。
由於媒體朋友們的大加讚賞,加之各個國家對丹妮小徑的青睞,一時間使得丹妮小徑的風聲無兩,僅僅在幾天時間裏,就接下了至少十六個億的大單。
這樣龐大的訂單基數,在服裝行業可以說是非常罕見的。
不僅讓同行歎服,更是給了丹妮小徑更大的發展空間,因為除去這些主動簽訂訂單的企業之外,連帶著周邊的一些產業,也紛紛向丹妮小徑拋出橄欖枝。
甚至有不少同行都在說,丹妮小徑經過國際時裝周的洗禮,已經成為了全世界範圍內僅次於四葉草和對號這樣的頂尖品牌。
雖然訂單量龐大,可無論是孫曉靜還是丹尼爾亦或是馮倩倩,無不小心翼翼。
因為她們都知道這些訂單來之不易,如果不是她們僅僅遵循起步時的初衷,並沒有被利益蒙蔽雙眼,恐怕就會步蒙娜麗莎的後塵。
在這裏,也必須要說一下時裝周評委們的變相推動,如果不是她們提前給丹妮小徑作勢,恐怕也不會給他們這樣飛躍的可能。
當然,孫曉靜也不是之恩不圖報的人,除了各項基礎的資金回饋之外,她更是以丹妮小徑的名義,給時裝周注資上億資金。
這麼做一方麵自然是為了報答服裝周對丹妮小徑的青睞,畢竟能夠提供這樣一個平台給她們,無異於雪中送炭。
至於另外一方麵,就是孫曉靜出於本身對評委們的感激了,畢竟再麵對和蒙娜麗莎的對峙時,評委們給了她足夠的支持。
不過不管怎麼說,丹妮小徑因為這次服裝周,已經和國際時尚服裝行業扭成了一股繩,更是跟國際時裝周方麵打好了交到,可以說未來的時尚領域,丹妮小徑絕對可以引領潮流,甚至可以左右潮流。
在處理完各項事宜之後,孫曉靜和許光先行一步回到了北城。
兩人回來之後第一時間去了青城,因為她們要重新整頓丹妮小徑內部,絕對不允許再出現任何偏差。
而為了確保生產品質,在與多家服裝代工廠談判之後,孫曉靜最終決定自己組建團隊,她的想法自然得到了許光的大力支持。
所以,在分流出一些資源之後,丹妮小徑就以合作的模式,跟許氏企業達成了共識,當然這所謂的共識不過是做給外人看的,如果說再直白一點,其實就是做給安婷看的,目的就是為了告誡安婷不要再打丹妮小徑的主意。
至於馮倩倩跟丹尼爾,則是代表丹妮小徑在國外跟各大服裝廠商簽訂合同,十六個億的訂單,孫曉靜又怎麼可能安心交給別人打理?
更何況,無論是馮倩倩還是丹尼爾都有應付大單的能力,她們本就是頂尖設計師,在訂單方麵自然要比孫曉靜熟悉的多。
而相較於丹妮小徑的生意火爆,蒙娜麗莎服裝公司可謂是陷入了窘境。
這也得虧國際時裝周結束之後,時裝周的評委們就此前的新聞做了一定程度的辯解,給了蒙娜麗莎一條活路,當然這條活路她們完全是看在孫曉靜的麵子上才給的,否則的話以她們的能力,完全可以封死蒙娜麗莎的出路。
可就算如此,因為之前的醜聞,蒙娜麗莎服裝公司口碑可謂一落千丈,哪怕是之前一直合作的生意夥伴,也紛紛選擇避嫌,生怕醜聞會落在他們身上。
“安婷,如果我是你,最好是找個機會跟孫曉靜溝通一下感情,你應該也看到了,如果不是孫曉靜最後放了咱們一馬,恐怕蒙娜麗莎服裝公司就要被迫歇業了,兩個多億的米金啊,這絕不是小數,當然了,即算是小數,你既然選擇了收購,就要想辦法把它運營起來,咱們南宮家族對外的生意本來就少,這不正好是個基點嗎?”
辦公室裏,南宮藏苦口婆心的對安婷說道,可安婷卻自顧自的閉目養神,任憑他唾沫橫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