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三個徒弟和三個師父(1)(1 / 1)

1.尋找孫悟空

《西遊記》裏,師徒四人是主角,孫悟空又是最重要、最耀眼的中心。

孫悟空,“齊天大聖”美猴王。他機敏靈異、神通廣大,上天入地、無所不能,佛祖麵前,也敢一比高低。他被如來壓在五行山下五百年,吃盡苦頭、受盡磨難,後經觀音點化,走上了取經路。從此,他忠心耿耿,不畏艱險驅妖鬥魔,保唐僧一路西行。這樣一個人人喜愛的英雄是個猴子!所以,他在表演上要有猴子的特點,要有猴性,同時,他要具有人的豐富的思想感情,還要有神的悟性和神通,也就是要在他身上兼備猴氣、人氣和神氣。

首先要找到這個扮演孫悟空的人。這個人應該到那裏去找?用武術演員、話劇演員、還是戲曲演員?我猶豫未決。

我先去武術學校看了一些年輕武術演員的表演。這些年輕人雖然能熟練模仿猴子的武打動作,但表演卻是弱項。我轉而考慮戲曲演員,因為戲曲舞台上已經有了無數個孫悟空,他們的表演有猴氣的靈動活潑,也有猴氣的武打動作,如果能吸收這些可用的技巧,再把生活化、人性化的表演生動自然地揉在一起,那才是我要的孫悟空。

因此,這個演員必須年輕,因為他要易於接受新事物。他要學習生活化的表演方法,甩開舞台上程式化表演的習慣,不能離開鑼鼓經就不會動作;同時,他必須不怕吃苦,一心一意,不能半心半意,半路逃走可不行,談戀愛之類的事兒就更要做點犧牲,推遲點時間了。

我在做春節將要播出的《春節京劇欣賞會》的準備工作的同時,抽空去找了京劇的名演員李萬春,希望他能推薦可用的演員,但是談得並不投機。李萬春認為孫悟空一定要用戲曲舞台上的“勾臉”,“不然就不叫藝術!”我不同意。“勾臉”?和戲曲舞台上的扮相一樣,還怎麼在真山真水中表演呢?至於演員,他把自己的兒子李小春推薦給我。但是李小春是內蒙古京劇團的台柱子,輕易借不出來,他的年紀也大了些,不符合我的要求。

這時,我看了一位中國戲曲學校實驗京劇團學員董誌華演的《鬧天宮》。他功夫很好,年歲、身材、形象都合適,也很聰明伶俐,我很想用他,但他是實驗劇團的主要演員,當年又有出國任務,劇團不借!隻好又作罷。

同時,我想起一件事:1959年初,電視台剛開播不久,我去邀請著名京劇演員李少春來台作一個講話節目。李少春在路上對我說:“不如讓我給你們唱一段,也比講話好!”

我很奇怪,問他:“為什麼?說話不比唱省勁得多嗎?”

他說:“你不知道,我們上舞台習慣了,離開鑼鼓經就張不開嘴!”

我又想起曾在1981年邀請著名演員葉少蘭來擔任我想拍攝的一部電視劇《女秀才》中的男主演。他婉言謝絕說:“我是唱京劇的,離了‘鑼鼓經’我走不了路!演不了電視劇。”(這個戲以後也沒有拍成)

這些回憶加上李萬春老先生的話,我感覺在京劇界似乎難以找到共鳴。這時我想起幾年前我曾經轉播過的紹劇《三打白骨精》,它讓我印象深刻。雖然我不大聽得懂,但是孫悟空的表演既生動活潑,又情真意切,非常感人。我覺得地方戲的表演比京劇更生活化,更易為人接受。於是,我打通了那位“孫悟空”的電話,他就是“南猴王”六齡童。

六齡童老先生非常熱情,當我問到是否可以給我推薦扮演電視劇裏的孫悟空的演員時,他說:“我這裏有一個學員班,有好多小猴子,你盡管來挑!”我問他:“他們功夫怎麼樣?”老先生回答:“都不錯,很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