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吃完飯,小白回了宿舍蒙頭就睡,第二天去上自己的選修課。

然後本應該是他選修茶文化的課,老師又變成了那個熟悉的教授,隻不過大課變小課了。

行吧,他已經習慣了,又是穿到了哪個曆史被改變的時空啊,秦兩漢三國,現在該出現個猛男來一統混亂的魏晉南北朝吧。

教授:“今天我們來講講,關於貞觀時期那些有趣的事情。”

嗯?三國直接就到唐了?魏晉南北朝都混亂到沒有哪個同胞願意去改變一下了嗎?

教授又掏出他的PPT,“唐太宗的故事我們都聽過很多,今天我們來講講他的爹,唐高祖李淵。

講到李淵,那就離不開這本他晚年撰寫的回憶錄。”

印著某個唐朝肖像畫形象的書籍,封皮上大喇喇印著《朕的前半生》幾個大字,給小白的衝擊力,完全不比秦皇陵和漢墓帶來的衝擊力小。

他一張臉變得扭曲,想笑,又覺得古怪,還覺得荒誕,總之就是什麼情緒都有,把他給哽住了。

不是,人家末代皇帝溥儀寫的回憶錄,你個大唐的開國皇帝學什麼啊?

寫回憶錄也就算了,讓後人看看隋唐真實曆史,多點貴族角度和當事人的研究資料也行,但為什麼你拿了人家劇本,連人家名字也拿啊?

溥儀那是封建帝製消亡了,自稱“我”,你這大唐還蒸蒸日上著呢,就用“朕”,還挺講究。

但……真不覺得晦氣啊?

教授:“李淵的回憶錄,沒有傳統意義上的寫完,他從他出生開始一直寫,內容直到他最後因病去世那幾天才戛然而止。

意外的是,這本裏麵其實不少內容都在懷念李建成,暗搓搓罵李世民的書,李世民居然沒有禁掉,不過也沒讓發售,把書還石刻一份放到了李淵墓裏。

曆史上我們都知道有這本書,卻直到80年代才發現,溥儀也是根據李淵寫回憶錄的事情,學著他的標題,寫了本《我的前半生》。”

不,他其實才是原創,李淵抄他的。

但是越來越魔幻了,李淵這是被高人指點寫回憶錄,就是來給後人的曆史研究工作留點資料呢,還是滿足滿足他退位後無處安放的精力?

“通過李淵的回憶錄,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和史書上截然不同的隋唐政治格局,更詳細的勢力解析,隋唐世家實力,除開李淵個人的那些夾帶情感的點評,這本書的史學研究很高。

而在李淵的回憶錄裏,對李世民繼承人選擇的嘲笑,算是他私活夾帶最多的。

玄武門之變的前後事情我們不多贅述,現在我們都知道李世民的繼承人是唐高宗李治,他前一個太子李承乾因為沉迷應用物理學,哪怕長孫無忌拚命阻止,都還是被李世民換掉了。”

小白眼神迷茫。

老師,你前麵所有的話我都能聽得懂,但是李承乾不是想政變被廢的嗎,什麼時候是因為沉迷應用物理學了,那玩意兒是正常人能夠沉迷的嗎?

“關於繼承人的選擇,我們大家都有一個共識,那就是李世民隻會選擇他和長孫皇後的孩子。

長子李承乾,四子李泰,九子李治,這三個孩子裏,從名字就能看得出來,李世民對長子有多大的期望,自己登基之後就立刻封了太子。

但是陰差陽錯,在大唐開始科技大爆發的時候,長子愛上了物理學,四子愛上了農學,九子在談戀愛。

在李淵的回憶錄裏,李世民對四子沉迷農學很是支持,甚至天天督促他好好學習,別一天天隻跟著吳娘學種瓜,也要多去學學培育糧食。

看到九子愛往李淵住的大安宮跑,和李淵老友武士彠的女兒送信送禮物,雖然心裏生氣,但也沒有阻止,還笑著讓他路上小心。

但是長子沉迷物理學,說他一句他就說自己不當太子了,把李世民搞得心力交瘁,連教育學家的舅舅長孫無忌怎麼勸說都沒有用,成為大唐響當當的第一叛逆男孩。

我們也合理懷疑,除了報複兒子,李淵是不是也覺得幾個孫子都沒希望了,這才親自教養武氏,自己培養個第一女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