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大宋依然文風鼎盛,有李煜在,多背的課文數目驟增,讓不少學生心裏生恨,怎麼大宋就不能給這個末代國主夾一點。

不光是文風,軍事和科技也發展迅速,對士大夫的特殊優待變成了對特殊人才的優待。

隻是封建王朝的本質不變,在強盛之後還是會迎來終結。這次的宋趕跑了契丹,拿到了遼東,就連後麵的蒙古人打過來了,也能靠著火器抵禦一二,逼得他們一心往西邊去。

但是也是對蒙古的戰役,讓宋損失過重,外敵沒了之後,內部越發尖銳的矛盾再也沒辦法彈壓,最後還是死於農民起義。

而有了一個不一樣的宋,後麵的王朝再繼承宋,繼承他好的地方也總算是能多有點東西挑一挑了。

電視裏廣告結束,教授站在講台前一臉嚴肅:“宋朝的三冗問題已經嚴重到無力回天了。範仲淹試著改革,王安石試著改革,後麵趙煦也支持變法派繼續改革,但是宋還是無法實現改革。

根本問題,就是讓宋朝積貧積弱的三冗,也正是保證宋朝存在運行的基石,畸形的政治製度從成立的那一刻,就注定了它的毀滅……”

小白了解,這是又穿了。剛剛的宋還沒有三冗問題呢,現在又是這些熟悉的名詞,唯一不同的就是沒了南北宋而已。

“哪怕有宋哲宗恢複經濟,打贏西夏收複失地,但彈壓不下的社會問題依然存在。

在哲宗去世,趙似繼位後的十年,宋內部矛盾徹底爆發,這時候北宋民間對朝廷的不信任已經達到頂峰。

他們不信任軍隊,不信任中央朝廷,不信任官員,不信任地主鄉紳,隻信任自己的宗族和村鎮本地人。

直觀表現就是,全國各地村村結社練武,除了大大小小的農民起義頻頻爆發,城市居民都聯合起來,拒絕向朝廷交納高額賦稅。

地方農民起義,商品經濟高度發達的開封,在納稅之後收入已經無法維持生活的開封市民們受不了了,聯合起來集體抗議繳稅,被鎮壓後他們也聯合起來,拿起武器反抗,吊死了開封府尹,嚇得皇帝和其他貴族官員倉皇出逃。”

啊?

這是宋朝的劇本嗎?這不法蘭西嗎?

本來吃完飯就要走的小白這下不得不繼續聽了。

“皇帝帶著百官們從開封逃到杭州,東京人趕走皇帝的事也隨即傳遍大江南北,起義隊伍愈演愈烈,而沒了皇帝官員的開封,開始自己組建自己的政務班子運行城市。

沒了開封這座大城,朝廷要維持生計隻能繼續征稅,本就在地方征稅困難的宋,在有了開封這個前車之鑒後,很快就迎來了被更多城市所拋棄的命運……”

後續的劇情和法蘭西還是不太一樣的,因為沒等到送皇帝上斷頭台,北邊金人來了。

沒有大宋朝廷,各個城市自己組織軍隊抵禦,每個北邊城市都有附近鄉野村人帶著糧食投奔,大家一起共禦外敵。

在這個共禦外敵的過程中,出現了嶽飛和和他的嶽家軍,不一樣的事,這次沒有人拖後腿,有北方幾個脫離朝廷控製的大城給嶽飛供給軍需,開封那些研究火器的工匠也紛紛提供幫助。

嶽飛抓緊時機一路向北,不止趕跑了金人,還收複了脫離中原太久的失地。

但是麵對北方眾城推舉他做新帝時,他卻表示自己並無治國才能,堅決拒絕了。

北方的節節勝利,南方的朝廷也在被憤怒已久的百姓圍攻。

那些包稅官是第一個被死的,然後是各地不做人的地方官和匪兵,和他們沆瀣一氣吞並土地的地方鄉紳。

杭州沒等來民變,等來了兵變,在杭州也依然不改脾性的官員和皇帝們被士兵圍住,體麵的沒有絞殺,全都綁在一艘船上直接海上燒船。

小白算是理解為什麼這不算是南宋了,因為政權根本都不受百姓認可了,就算南逃了,可沒兩年就沒了,政權還不被當時百姓認可,沒必要特意寫個南宋。

沒了宋朝廷,嶽飛也不願意做皇帝後,大家又自覺管自己叫回了漢人,國土就是漢土。

經濟發達的城市在混亂後自己先是自治,然後開始按省聯合,或者按經濟聯係合作,政治形態十分混亂。

混亂了幾十年,蒙古人來了,外敵的存在一下又讓漢人們警覺聯合起來,開始以一種新的聯盟形式對抗蒙古,中間還是出來了一個新的皇帝,華夏政治似乎又回到了老路上。

給這個世界的曆史學家、社會學家們應該是挺開心的,有數不勝數的研究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