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M60係列主戰坦克

M60坦克是在M48A2坦克的基礎上研製而成的換代主戰坦克,1956年開始研製,1959年3月定型,1959年6月首批生產合同(180輛)簽訂,由克萊斯勒公司生產。與M48A2坦克相比,M60坦克主要采用了新的105毫米火炮、改進型火控係統和柴油機等,火力加強,行程大為提高。該係列主戰坦克是美國陸軍20世紀60年代以來的主要製式裝備,它包含M60、M60A1、M60A2和M60A3四種車型。

美國M60主戰坦克曆經了多次改型,M60A1是該坦克的第一種改進車型,底盤仍保留M60樣式,主要改進是采用了尖鼻狀新炮塔以減少炮塔正麵表麵積,後來又相繼安裝了火炮雙向穩定器(1972年)和潛渡設備(1977年)等,於1962年開始生產並裝備部隊,到1985年5月,M60係列坦克共生產15000多輛。M60、M60A1和M60A3三種車型坦克的主要武器均是1門105毫米M68式線膛炮,另外在車長指揮塔上裝有1挺12.7毫米M85式高射機槍,機槍能夠隨指揮塔一起旋轉,俯仰範圍為-15~+60,可對空射擊低空飛行的直升機或打擊地麵目標,車長在指揮塔內瞄準和射擊。主炮左側安裝1挺7.62毫米M73式並列機槍,1978年已改裝為M240式機槍,用M13型100發的金屬彈鏈供彈。1977年,M60A1坦克加裝了M239型煙幕彈—榴彈發射器,炮塔兩側各6個。

作為M60的第一款改進型號,M60A1最大的進步體現在減少炮塔表麵積,提升火控係統性能,采用新式機電模擬式計算機代替原先的機械式計算機,從而提升了火炮的射擊精度。此外,還增加了火炮電液雙向穩定係統和乘員被動式夜視裝置,從而具有夜間作戰能力,因此M60改進型坦克被稱為“被動式M60A1坦克”。

M60A2換裝了新的炮塔和新型大口徑兩用炮,進一步加強了主戰坦克的遠程火力。M60A2主戰坦克1973年4月裝備陸軍第二裝甲師59輛,1975年裝備駐歐美6個營,每營59輛。目前,該坦克已退役。

M60A3是M60A1的改進型,換裝了大功率的發動機和被動觀瞄儀,1978年又安裝了新的測距儀、彈道計算機、M240高射機槍和M239煙幕彈發射器。

M60係列後來的發展型坦克安裝了乘員三防裝置,配備了E37R1型毒氣過濾裝置,每個乘員均配備E56R3型防毒麵具。坦克動力艙內裝有二氧化碳滅火係統。火炮防盾裝甲厚度為178毫米,炮塔和車體正麵裝甲厚度均為110毫米。

美國M1係列主戰坦克

1981年9月,美國利馬坦克廠和底特律坦克廠開始小規模生產M1坦克,到1985年2月全麵結束,一共生產了2374輛,以後轉向生產改進型M1坦克和換裝120毫米滑膛炮的M1A1坦克。1988年春季,美國陸軍曾考慮把該係列坦克的生產總數提高到12000輛,以取代所有M60係列坦克。目前,M1主戰坦克主要裝備美國陸軍,M1和改進型M1主要裝備在美國本土,而駐歐美軍裝備為M1A1坦克。

M1係列坦克是典型的炮塔型坦克,有4名乘員。車體前部是加強艙,中部是裝甲戰鬥艙,後部是動力艙。駕駛員位於車體前部,配有3具整體式潛望鏡。閉窗行駛時,駕駛員半仰臥駕駛坦克,夜間駕駛時可把中間的潛望鏡換成AN/VVS-2微光夜間駕駛儀。駕駛員兩側是用裝甲板隔離的燃料箱和彈藥,用以保護車組人員的安全。旋轉炮塔位於車體中央,其結構特點是低矮而堅固,幾乎與車體一樣寬。炮塔和車體各部分裝甲厚度不均,最厚達125毫米,最薄為12.5毫米,相差10倍。裝甲鋼板的厚度自下而上逐漸增厚,為50~125毫米。炮塔內有3名乘員,裝填手位於火炮左側,車長位於右側,炮長在車長前下方。裝填手艙門上安裝有1具可旋轉的潛望鏡,艙口有一環形機槍架。

著名的貧鈾裝甲從1988年6月開始正式裝備M1A1主戰坦克,極大地增強了坦克的防護性能,並最先裝備駐歐美軍。該坦克安裝貧鈾裝甲的部位是車體前部和炮塔,貧鈾裝甲在兩層鋼板之間。加裝這種貧鈾裝甲後,M1A1坦克車重從57154千克增加到58968千克。這種新式貧鈾裝甲的密度是普通均質鋼的2.6倍,經特殊生產工藝處理後,其抗拉、抗衝擊強度可提高到原來的5倍,因此坦克整體防護力大為提高,能同時防禦動能彈和化學能彈的攻擊。

以前,M1坦克唯一不能滿足研製大綱要求的是履帶壽命,裝在M1/M1A1坦克上的T156型履帶壽命是1300~1800千米。為了提高履帶壽命,降低作戰供應費用,美國已研製了新的XTl58H型履帶,目前已換裝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