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由於受到當時技術條件的限製,T-62坦克尚不能達到設計時的全部要求。

T-62主戰坦克的問世是冷戰時期兩大陣營軍備競賽的結果。T-62坦克的115毫米口徑主炮,在當時主戰坦克的火炮當中是空前的,具有極強的震懾力。西方社會的一些藝術家把T-62坦克作為自己漫畫作品中的主題,對其主炮進行誇張表現,足可見該型坦克在當時所產生的震撼效果。

蘇聯T-72主戰坦克

蘇聯T-72主戰坦克外形緊湊低矮,炮塔頂距地高度僅為2.19米。坦克炮塔采用鑄造結構,呈半球形,最厚裝甲為280毫米。車體用鋼板精焊製成,駕駛艙位於車體前部中央位置,車體前裝甲板上有V形防浪板。戰鬥艙中配有轉盤式自動裝彈機,戰鬥艙的布置圍繞自動裝彈機安排。1974年,蘇聯部隊裝備了2萬多輛T-72型坦克。該坦克不僅供本國軍隊使用,還出口到當時的捷克、印度、伊拉克等國。該坦克由於造價低廉、性能良好,曾一度成為出口武器中的熱銷產品。在海灣戰爭中,伊拉克就大量使用了T-72坦克。

T-72坦克車體除在非重點部位采用均質裝甲外,在車體前上部分采用了複合裝甲,複合裝甲為三層,外層為80毫米厚的鋼質裝甲,中層為104毫米厚的玻璃纖維,內層為20毫米厚的鋼質裝甲。由於設計為大傾角構形,因此對於破甲彈具有相當於500~600毫米厚均製鋼裝甲的防護水平。炮塔為鑄鋼件,各部位厚度不等,炮塔正麵位置最厚。

駕駛艙和戰鬥艙四壁裝有有機材料製成的含鉛襯層,厚度為20~30毫米,具有防輻射和中子流的能力,同時還能減弱內層裝甲碎片飛濺造成的二次殺傷效果。

T-72主戰坦克可以說是一代設計經典的主戰坦克。直到今天,世界上仍有數十個國家裝備T-72主戰坦克。T-72主戰坦克的改進型號目前仍是國際軍火交易市場的“寵兒”。相比於造價昂貴的M1A2型主戰坦克、“挑戰者”Ⅱ型主戰坦克、“豹”2A6主戰坦克,T-72的改進型仍有很大市場,許多發展中國家還是青睞T-72。德國“豹”2主戰坦克

1970年,MBT-70坦克計劃告吹。聯邦德國便作出研製“豹”2坦克的決定。1972~1974年,克勞斯·瑪菲公司製造出16個車體和17個炮塔,樣車於1972~1974年進行了部件係統技術試驗,然後進行部隊試驗。1975年2~3月在加拿大進行冬季試車,1975年4~5月在美國尤馬(Yuma)試驗場進行熱帶沙漠試驗。1977年,聯邦德國選定克勞斯·瑪菲公司為主承包商並簽訂了大量生產“豹”2坦克的合同。在1800輛訂貨中,克勞斯·瑪菲公司生產了990輛,其餘810輛由克虜伯·馬克公司製造。第一輛預生產型“豹”2坦克於1978年年底交給聯邦德國國防軍用於部隊訓練,1979年初又交付了3輛。第一輛生產型“豹”2坦克由克勞斯·瑪菲公司於1979年10月在慕尼黑交付,正式裝備德國國防軍。克勞斯·瑪菲公司到1982年年底,達到年產300輛的水平。

“豹”2主戰坦克(A4型)全重55噸,乘員4人。車體和炮塔均采用間隙複合裝甲,車體前端呈尖角狀,增加了厚的側裙板。炮塔外輪廓低矮,防彈性好,設計時考慮到中彈後的二次防護問題,將待發彈存於炮塔尾艙,並用氣密隔板將彈藥與戰鬥艙隔離。該坦克采用集體防護式三防通風裝置。第五批生產型豹2坦克開始安裝英國格萊維諾乘員艙滅火抑爆裝置。

“豹”2坦克安裝萊茵金屬公司研製的120毫米滑膛炮,裝有熱護套和抽氣裝置,身管係用自緊工藝製造,內膛表麵經鍍鉻硬化處理。坦克彈藥基數為42發,其中27發儲存在駕駛員左邊的車前部分,15發儲存在炮塔尾艙裏,配用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和多用途破甲彈兩種彈藥。萊茵金屬公司已研製了5代120毫米曳光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其中DM13長徑比為12∶1,DM21長徑比為14∶1,更新型的DM33、DM43、DM53則具有更大的長徑比。

火控係統則采用指揮儀式穩像火控係統,該係統易於穩定而且能保證在很高的行進中對運動目標的射擊命中率。車長配有PERI-R17型穩定式周視主瞄準鏡,炮長有雙放大倍率的穩定式EMES15型潛望式瞄準鏡。其中包括激光測距儀和熱成像裝置。裝在EMES15型瞄準鏡中的熱像儀能使火炮在夜間或不良天氣下對偽裝的目標進行瞄準和射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