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50於1977年完成設計,原型機於1982年7月27日進行首次飛行,1984年首次公布,1991年開始交付使用,1992年年底獲得初步作戰能力,該機目前處於小批量生產階段。
據卡莫夫設計局證實,“噱頭”不是空戰直升機,而是一種用於壓製敵方地麵部分火力的突擊武裝直升機。卡-50被選作俄羅斯下一代反坦克直升機,除了能完成反坦克任務外,還可用來執行反艦/反潛、搜索和救援、電子偵察等任務。
設計局還準備研製卡50的雙座教練型。美國國防部對“噱頭”所作的評論中說,“噱頭”具有明顯的空中優勢,目前西方還沒有與之相匹敵的直升機。卡莫夫設計局正準備為“噱頭”換裝西方發動機、電子設備和武器,以打入西方市場。
為提高生存能力,卡-50采用了紅外抑製技術、紅外誘餌撒布裝置和裝甲。據說,該機比美國的武裝直升機“阿帕奇”便宜得多。
俄羅斯米-17“河馬”直升機
米-17直升機是蘇聯米裏設計局研製的單旋翼帶尾槳中型運輸直升機,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稱其為“河馬”。米-17在1981年的巴黎航空展覽上首次展出,1983年開始出口。
米-17是在米-8的基礎上改進研製的,米-17的尾槳在垂直麵的左邊,性能比米-8有了很大的提高。米-17屬於客貨運輸型直升機,可運輸車輛、工程設施等貨物,能載24名旅客或裝12副擔架。另外,米-17直升機還有一種型號為米-17P“河馬”的直升機,這種直升機是通信幹擾機;1989年,米-17-1VA“河馬”H第一次於法國巴黎航空展上展出,這種型號的直升機主要在俄羅斯的航空醫院使用。米-17目前仍在生產,民用型單價為550萬美元。
米-17的旋翼係統包括5片全金屬矩形槳葉的旋翼和3片槳葉的尾槳,武器係統為23毫米的GSH-23機炮,動力裝置為2台克裏莫夫設計局設計的TV3-117MT渦軸發動機。
美國S-70“黑鷹”直升機
S-70“黑鷹”直升機由美國西科斯基公司研製,是美軍目前裝備數量最多的通用直升機。1984年7月,中國與美國西科斯基公司簽訂合同,從該公司購買24架S-70民用“黑鷹”直升機。首批4架“黑鷹”於1984年11月抵達中國天津。S-70直升機是迄今為止中國空軍所擁有的高原性能最優秀的直升機。“黑鷹”原為一個印第安部族酋長的名字。由於美軍對他十分敬畏,於是將20世紀80年代美軍主力通用直升機命名為“黑鷹”直升機。此外,命名的另一主要原因是它與凶猛的飛禽——“鷹”存在共性。
S-70的高原性能極好。實際上,S-70是陸航唯一能在高原區順利運作的直升機。通常情況下,在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的雪域高原,含氧量僅為海平麵的一半,任何發動機功率都會減少40%左右。在S-70引進之後,我國科研人員經過不斷努力,反複進行實地試飛論證,終於克服了技術困難,解決了升力問題,使“黑鷹”飛越了海拔5200多米的唐古拉山。為了適應高原地區的使用需要,中國的S-70直升機采用了加大推力的T700-701A發動機,改進旋翼刹車,並且采用先進的LTN3100VLF導航係統,而非美軍標準的多普勒導航係統。機身選材先進,機身上的射擊窗、機槍座等都經過了優化設計,達到了比較理想的承力狀況。
S-70的用途比較廣泛。自1985年進入我國西藏和新疆的高原地區服役,先後參加過多次搶救西藏災區和返回式衛星回收的任務,出勤率十分高。但由於氣候原因及人為操作失誤,也發生過多起機毀人亡的事故。S-70的先進性不容置疑,且易於維護。在高原性能和防腐蝕方麵,S-70更是占有壓倒性的優勢。空中加油機
美國KC-135“同溫層”空中加油機
KC-135加油機是波音公司1957年在波音707原型機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專用空中加油機,它所裝的燃油都是JP-4型燃油,可以給多種型號的戰鬥機加油,也可供自身的發動機使用。它共有10個機身油箱,位於前後機身地板下和機尾地板上,還有一個中央翼油箱,此外機翼兩方各有一個主油箱和一個備用油箱。
KC-135加油機可以給各種性能的飛機加油。在加油時排除了讓受油機降低高度及速度的麻煩,既提高了加油安全性,也提高了受油機的任務效率。機上裝有軟、硬管兩套加油裝置,可在夜間和複雜氣象條件下為不同機型的飛機進行空中加油。該機采用伸縮套管式空中加油係統。加油作業的調節距離58米,可以在上下54、橫向30的空間範圍內活動。它可以同時給幾架戰鬥機加油。當它僅用一個油箱加油時,每分鍾可以加油400加侖。前後油箱同時使用時,每分鍾可以加油800加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