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SR-71“黑鳥”超音速偵察機

SR-71“黑鳥”(BlackBird)超音速偵察機是美國洛克希德公司為美國空軍研製的M3級戰略高空高速偵察機,於1963年2月開始研製,1964年12月開始試飛,1966年1月交付使用,1990年全部退役。SR-71機體大量采用鈦合金,其氣動外形為三角翼、雙垂尾,發動機布置在機翼上。SR-71有三種改進型:A型,戰略偵察型,共生產25架;B型,教練型,共生產2架;C型,由A型改裝的教練型,飛行高度達到30000米,最大速度超過3倍音速,此即該機的“X23”指標。因此,SR-71比現有絕大多數戰鬥機和防空導彈都要飛得高、飛得快。

SR-71是第一種成功突破“熱障”的實用型噴氣式飛機。“熱障”是指飛機速度快到一定程度時,與空氣摩擦產生大量熱量,從而產生威脅到飛機結構安全的問題。為此,該機機身采用低重量、高強度的鈦合金作為結構材料;機翼等重要部位采用了能適應受熱膨脹的設計。盡管采用了很多措施,但SR-71在降落地麵後,油箱還是會因為機體冷縮而發生一定程度的泄漏。實際上,SR-71起飛時通常隻帶少量油料,在爬高到巡航高度後再進行空中加油。

該機翼展1695米,機長3274米,機高564米,最大起飛重量77100千克,最大平飛速度3392千米/時(高度24000米),偵察高度24000米,活動半徑1930千米,航程4800千米,續航時間15小時。

無人機

以色列“蒼鷺”無人機

“蒼鷺”(Heron)是以色列飛機工業公司馬拉特子公司研製的大型中空戰略長航時無人機。該機的研製計劃始於1993年底,1994年10月第一架原型機首飛,整個研製時間為10個月,1996年底正式投入使用。“蒼鷺”主要用於實時監視、電子偵察和幹擾、通信中繼和海上巡邏等任務,在民用方麵還可以進行地質測量、環境監控、森林防火等。

該機的設計特點是,采用複合材料結構、整體油箱機翼、先進的氣動力設計、可收放式起落架、大型機艙、電源係統功率大、傳感器視野好等。該機的動力裝置采用一台渦輪增壓發動機,功率為746千瓦。“蒼鷺”在7620米高度,以150千米/時的速度巡邏時,其續航時間為36小時,在4570米高度巡邏,續航時間為52小時。數據實時傳輸距離在有中繼時可達1000千米。其大型機艙可根據任務需要換裝不同的設備。該機裝有大型監視雷達,可同時跟蹤32個目標。該機采用輪式起飛和著陸方式,飛行中則由預先編好的程序控製。“蒼鷺”無人機曾在1995年巴黎航展和1996年的範堡羅航展上展出。1999年,印度斥資3億美元引進35架“蒼鷺”無人機。該機生產者稱,正在研製“蒼鷺”的武裝機型。

該機翼展166米,機長85米,機高23米,起飛重量1100千克,任務設備重量250千克,燃油重量400千克,最大平飛速度240千米/時,實用升限10668米,航程250千米,續航時間50小時左右。

美國“全球鷹”無人機

“全球鷹”無人機是美國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研製的高空高速無人偵察機。“全球鷹”相貌不凡,看起來很像一頭虎鯨。它身體龐大、雙翼直挺,翼展超過波音747飛機,球狀機頭將直徑達12米的雷達天線隱藏了起來。“全球鷹”機載燃料超過7噸,最大航程達25945千米,自主飛行時間長達41小時,可以完成跨洲飛行,可在距發射區5500千米的目標區域上空停留24小時進行連續偵察監視(U-2偵察機在目標上空僅能停留10小時)。“全球鷹”飛行控製係統采用GPS全球定位係統和慣性導航係統,可自動完成從起飛到著陸的整個飛行過程。

2001年4月22日淩晨,一架“全球鷹”從美國加利福尼亞空軍基地起飛,經過225個小時連續飛行,總行程達12000千米(相當於繞地球1/4周),降落在澳大利亞阿萊德附近的艾欽瓦勒皇家空軍基地,成為世界上第一架成功飛越太平洋的無人駕駛飛機,在飛行途中還試驗了與機上傳感器的海上工作方式,並試驗了與澳方聯合研製的圖像發送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