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機配有四台艾利遜公司的T56-A-14渦槳發動機,該機裝備AN/APS-115全方位雷達、LTN-72慣性導航和AN/APN-227多普勒導航係統、奧米加遠距導航係統、AN/ASW飛行控製係統、AN/ASQ-114通用數據計算機和AN/AYA-8數據處理設備及計算機控製顯示係統、AQS磁異探測器、ASA-64水下異常探測器、ARR-72聲呐接收機、AN/ACQ-5數據鏈路,以及ALQ-64電子對抗設備等。
該機機翼下有10個掛架,可以攜帶魚雷、(核)深水炸彈、炸彈、沉底水雷、水雷、火箭發射巢、反艦導彈、空空導彈等,還可以攜帶各種聲呐浮標、水上浮標和照明彈等。
該機機長3561米,機高1027米,翼展3037米,機翼麵積6113平方米,容積1206立方米。該機最大平飛速度761千米/時,經濟巡航速度608千米/時,巡邏速度381千米/時,最大爬升率99米/秒,實用升限8625米,起飛滑跑距離1290米,著陸距離845米,轉場航程8945千米,最大續航時間172小時。美國U-2高空戰略偵察機
U-2是由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研製的久負盛名的單發高空戰略偵察機,在以前可以用來偵察敵方後方的各個戰略目標,如今仍可作為戰術偵察機。
U-2偵察機采用常規氣動布局,機翼為大展弦比中單翼,機身為圓截麵全金屬薄蒙皮結構,機身十分細長,其動力裝置為一台J57或J75-P-B發動機。U-2偵察機最活躍的年代是20世紀五六十年代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的冷戰時期,曾經被美國作為秘密武器用來執行間諜飛行任務,偵察蘇聯和其他國家的後方縱深目標。在當時,由於U-2飛機的飛行高度(在20000米以上)很高,地麵高射炮根本無法對其構成威脅,而其他戰鬥機也無法在同一高度正常飛行,因此該飛機經常深入其他國家領空,進行間諜活動。直至1960年5月,一架U-2間諜飛機在斯維爾德洛夫市上空被蘇聯防空部隊用地對空導彈擊落,U-2的間諜飛行活動才逐漸中止。U-2偵察機曾一度停止生產,後來又利用U-2R重新發展成為TR-1偵察機。U-2R飛機曾參加了1991年的海灣戰爭,被用做戰術偵察機。U-2原型機的性能指標具體如下。
該機機長1511米,機高386米,翼展2438米。機翼麵積5730平方米,空重5930千克,最大起飛重量13154千克。最大載油量4350千克。最大平飛速度930千米/時,最大巡航速度775千米/時,爬升率50米/秒,最大升限24384米,續航時間8小時左右,最大航程4700千米。
美國“曙光女神”高超音速偵察機
“曙光女神”高超音速偵察機(Auroral),又名“極光”,是美國繼SR-71“黑鳥”戰略偵察機之後新一代戰略偵察機。盡管美國官方一再否認該機的存在,但有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該機已存在多年。
據現有的資料表明,“曙光女神”高超音速偵察機俯視平麵是一個有著75後掠角的巨大三角形升力體,側麵則是形似一鷹嘴的巨大流線體。兩部組合循環發動機在機腹部沿飛機長度方向一直向後延伸和三角翼緊密融為一體,在機體前下方形成一個龐大的“斜曲麵”。這種設計主要是為組合循環發動機的進氣所設計的。雖然這樣設計無疑會產生相當大的阻力,卻有利於氣體在進入進氣道前的壓縮,並能引導廢氣膨脹。“曙光女神”的獨特三角體本身就是一個升力麵,有利於飛機進行亞音速、跨音速及高超音速的飛行。在三角體的後緣,有兩個麵積較小的全動式的雙垂尾,起到穩定及操縱飛機的作用。據推測,“曙光女神”偵察機全機長為32米,高為7米,全載重為83000千克,其中2/3以上是燃料。
“曙光女神”偵察機的設計最高巡航速度為6馬赫左右,之所以能有這樣的高速是因為采用了衝壓噴氣發動機。衝壓噴氣發動機雖然有著推力大、結構簡單、成本較低等優勢,但現實中隻有飛機機體在做超過3馬赫的高速飛行運動時,衝壓噴氣發動機才會起此作用。為了解決“曙光女神”在低速飛行時的問題,設計師們利用了美國空天飛機X-30的動力研究成果,結合火箭推進等技術,設計出組合循環發動機。目前,組合循環發動機的具體情況尚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這是一種高效的發動機。這種發動機解決了“曙光女神”在長時間高馬赫下的持續飛行和在起降時低速飛行的動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