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那種按行規處理足球的問題,不要司法介入的觀點是法盲的表現。中國共產黨尚且聲明自己的一切活動都必須在法律允許的範圍內進行,足球的活動豈能成為法律的特區和盲區?隻有司法介入,足球反腐問題才能徹底解決。
第四,為了徹底揭開足壇腐敗的黑幕,應該對敢於主動公開承認自己有行賄和受賄行為的當事人給予保護,處理上應盡可能從輕,這樣,才可能有更多的人出來說話。
在收到綠城的證據之後,陳培德決定:為保護主動退贓,並有懺悔表現的“黑哨”,決定暫不向媒體公開這些證據。他擔心記者挖地三尺,將這位“還有良知的裁判”的裁判挖出來,從而導致其他“還有良知的裁判”不敢懺悔和退贓。
可是,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記者知道了此事,零零散散的電話很快就變成溪流,變成激流和洪峰,一浪高過一浪地湧向浙江省體育局。這些證據是爆炸性新聞!被吉利退出足壇新聞發布會和綠城、吉利媒體見麵會預熱的中國足壇,誰不想知道那位裁判在懺悔書上寫了什麼?哪個記者不想搶發這一新聞?他們不怕拒絕,不怕挫折,執著地一遍又一遍地撥打體育局電話,甚至還有一些記者直接把電話打給陳培德。陳培德平時跟記者處得不錯,不僅在采訪上配合,而且能幫忙就幫一把。沒想到這次陳培德卻用禮貌而冷漠的外交辭令答複:“對不起,這事暫時保密,無可奉告。”盡管如此,記者還是了解到“懺悔書”的部分內容,新華社和《球報》率先報道《綠城俱樂部透露:有裁判來信懺悔收了“好處費”》《一名裁判向綠城退回黑錢
對自己的行為表示懺悔》,接著其他媒體發表了《黑哨圈站出“汙點證人”
浙江體育局將披露信件內容》等報道,“懺悔書”一時成為熱點。
12月22日,浙江體育局和綠城、吉利得到消息,央視《新聞調查》的節目已製作完成,題目定為《“黑哨”內幕》,不出意外的話,將在今晚9時播出。
當晚,浙江省領導、體育局官員、媒體的記者和球迷都把電視鎖定中央一套。好不容易盼到21時,《“黑哨”內幕》卻沒有播出。21時15分,播出了《同一首歌》。《同一首歌》播完後,《“黑哨”內幕》也沒有播。這是怎麼回事?
有人致電策劃徐慨,得到的解釋是,“黑哨”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采訪的工作量很大,他們不僅在杭州進行了采訪,還在南京等地進行了采訪,後期製作需要時間,不是因為外界壓力過大而斃掉了。
他們又打電話給編導羅陳。羅陳的解釋是《“黑哨”內幕》播出時間沒定下來,何時播出,台裏自有安排,根本不存在槍斃之說。
這種解釋誰相信?可靠消息不是說了,節目已經製作完成,將在22日晚9時播出麼?怎麼能說“播出時間沒定下來”,怎麼能說後期製作沒完成?
媒體報道、小道消息,猜測和傳聞一波接著一波地奔湧而來,有人說,你們以為那些黑哨和足球貪官那麼好動?後台硬著呢!他們給央視打個電話,把《新聞調查》的頭頭嚇得屁滾尿流,立馬將《“黑哨”內幕》撤了;還有人說,《新聞調查》欄目發現“黑哨”難以定性,所以殺豬不吹--蔫褪(退)了。
有報道說,“知情人士透露,這主要是因為這件事尚難定性。”還有報道說,《央視〈新聞調查〉“啞”了--“掃”黑行動冷處理》,“估計要麼是欄目組受到了某種暗示,或者主管部門目前對於‘揭黑’一事還未達成一致意見。這也意味著,包括‘吉利名譽案’在內的掃黑行動,暫時步入冷處理階段。”
還有記者帶著“現在足球裁判收受俱樂部賄賂之風愈演愈烈,司法機關為什麼始終沒有介入”和“既然某些足球俱樂部已經掌握了裁判員收‘黑錢’的確鑿證據,檢察機關為什麼仍然無動於衷”等問題,采訪了著名刑法學家、北京大學法學院陳興良教授。陳興良說:“根據我國現行的《刑法》規定,足球裁判的受賄罪名不能成立。”“裁判收‘黑錢’的行為不是犯罪行為,無法追究其刑事責任。這的確是我國刑事立法的一個漏洞,但在《刑法》做出修改以前,‘罪刑法定原則’要求法院不能以任何罪名判決裁判員。‘陳興良從另一個方麵強調說,’針對裁判收取賄賂的行為,恐怕隻能依賴於體育協會內部的懲罰規則了。‘”
12月25日,陳培德接到新華社浙江分社記者方益波的電話:“陳局長,新華社不同於其他媒體,可以按省體育局的要求不公開發表。我想將’黑哨‘退款的事情寫進內參,引起高層領導的關注,這樣對足球打假掃黑會有所推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