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坐飛機的陳翔倒並沒有什麼不適之感,隻是覺得稀奇,畢竟即便是前世因為家庭關係他也從來沒有坐過飛機,當然了,沒吃過飛機……哦不,是豬肉——沒吃過豬肉總見過豬跑,所以他也不會大驚小怪地說什麼“哇這隻怪鳥好大啊”之類的話,但他不知道地是正是他這種從容淡定在比利眼中反而覺得稀奇,畢竟以現在陳翔的家世是不可能坐過飛機地,更不可能聽別人說過,因為他的父母同樣沒坐過,而比利也從來沒和他說過這些,可他所表現出來的神情卻完全不像是比利預想中這個年紀的孩子該有的反應。
還好這些年來比利和陳翔接觸的多了,也越來越能夠接受一些他出乎意料、不同尋常的表現了,就像是這一次,最後比利也隻能夠自我安慰一般理解成了天才總是和別人不一樣地。
難道不是麼?很顯然,在如今的比利叔叔眼中,這個僅僅六歲的朋友之子、小男孩陳翔絕對是地地道道的天才,看看他這個年紀所取得的成就啊,雖然外人不知道,但他這個做叔叔的可是無比清楚的,《哈利波特》小說除了是他寫的之外,能夠取得今天的成績其中大部分功勞也要屬於他,畢竟連銷售宣傳的計劃幾乎都來自於他。
越是和陳翔接觸,比利越是能夠理解所謂“妖孽”這個詞的含義。
所以心裏麵就不得不感歎,感歎自己和他父親的好運,能夠碰上這樣難得的“活奇跡”,也是一個運氣吧。
這一次去英國,比利自然是為了商業上的事情,帶上了陳翔也是因為拗不過他再三的請求以及朋友的囑托,畢竟按照艾爾看來,孩子正在逐漸成長,而且現在就已經顯露了不凡,可不能夠將他壓抑在一個空間裏,那隻會束縛住他的頭腦和想象力,雖然艾爾是個華裔,卻也有著一定的美國移民的冒險精神,所以有機會能夠讓陳翔好好出去看看世界、見見世麵,他自然不會保守。
貝金賽爾女士曾經是一名小有名氣的女演員,她的丈夫理查德·貝金賽爾也曾是一名英倫有名的出色的喜劇演員,但後來丈夫的逝世使得她的家庭發生了巨變,本人也不得不轉行,瞅準的第一個方向,卻正是出版行業。
貝金賽爾女士的眼光很銳利,嗅覺很靈敏,能力也很出色,加靠著之前幾年的積蓄以及丈夫的人脈,剛剛入出版行業就已經搞定了不少出色的單子,如今又過去數年,她也漸漸奠定了自己著名出版人的地位,而這一次從《哈利波特》身上,她明顯地察覺到了一些什麼東西。
當美國人將《魔戒》的改編權要過去的時候,無疑許多英國人心裏是有些不平衡地。
英美兩國的關係有時候確實挺奇怪地,一方麵兩國之間的淵源深厚,這一點是誰也不能夠否認地,因為曾經身為英國殖民地而且其中大部分人祖先都是英裔移民的美國人也根本無法否認這一點;但另一方麵,由於杜魯門主義和馬歇爾計劃的實行,二戰之後基本淪為二三流國家的英法等歐洲傳統強國雖然在美國的幫助扶持下經濟搞上來了,但目前基本上都是處於美國小弟的地位,倒不是沒有自主權,而是說話的底氣不足、腰板不硬,這曾經很長一段時間讓英國人感到痛苦甚至屈辱,即便是現在也沒有能夠回轉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