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我們呢?我們屬於哪個階層,對於社會階層造成的束縛,我們又怎樣想呢?
沿著艾米斯的詩可能有助於我們找到答案:詩裏的那個敘述者來自哪一階層?
我們首先可以肯定他不是貧民,因為一個貧民的語言一定是毫無特色的。他也不是中產階級,因為能發現阿伯達斯的公共建築設施存在著嚴重問題並加以指責,而且毫不懼怕引起爭議的人不可能來自中產階級。他更不可能是個上層人物,因為他使用的語言是詩歌。詩歌的創作需要才華。學識和不懈的努力,而這些,上層人物是不具備的。他那犀利的目光。嘲諷式的幽默。對埃文斯和裏斯夫人這對可憐的中產階級人物的複雜並帶有喜劇色彩的同情心,加上他對藝術的敏感,這一切都表朋他擁有一個特殊的身份。
我們不妨假設這個敘述者根本不屬於任何一個階層。他來自一個未曾命名的群類。我稱之為另類(x類)一族。之所以把另類人歸到某一“類”而不是哪一個階層,是因為你不可能生下來就是一個另類,你的出身以及成長必然帶有貧民或中產階級的烙印。你隻能通過轉變而成為一個另類,或者,說得更清楚些,隻有當你艱難地發現自己具備了另類的一些特質,尤其是好奇心和獨創性這兩種特質時,你才取得成為另類的資格。
這樣的發現是將你從階層的束縛中解脫出來的唯一途徑。加入另類往往需要你遠離父母和家鄉,放棄忍耐和克製之心。從四麵八方聚集到城市中來的年輕人,專心致誌地從事“藝術”,“寫作”。“創造性工作”——任何一件能真正將他們從老板。主管的監督下解放出來的事情——這就是孜孜以求的另類。若是能成功地利用自己的才華,這些年輕人最終會成為羽翼豐滿的另類。
另類到底是什麼樣的人呢?
“波希米亞人?”(過去對放蕩不羈的藝術家的別稱。一譯者注)這種老式說法可能使我們在腦海裏對另類有了些概念,同樣,“有才氣的人”這種叫法也有助於我們的理解。
有些另類是知識分子,但大部分卻不是:他們當中有演員、音樂人、藝術家、體育明星、“著名人士”。富裕的嬉皮士。堅定的國外定居者和較有天賦的新聞從業人員。喜愛這些人的文章的聰明讀者,一在作者欄裏發現他們的名字就迫不及待地想往下讀。
另類是“自我培養”的人(這裏借用了懷特-米爾的說法)。他們是自由職業者,從事著被社會學家稱為“自治工作”的職業。如米爾所言,如果中產階級“永遠是別人的人”,那麼另類根本不隸屬於任何人。
不受人管轄正是另類的一個顯著特征。他們思想獨立,不受社會習俗的約束,舉止和行為都自由自在。他們熱愛自己的工作,有敬業精神,工作沒完成便決不放手。他們的腦子裏根本沒有“退休”這個詞,這個概念隻對那些受雇於人。為掙一份工資疲於奔命的人有意義,而那些人通常都鄙視自己的工作。
做一個另類就如同擁有了上層人物所擁有的大部分自由和一部分權力,隻是沒有他們那麼多錢。另類人可以算是“沒錢的貴族”。
隻要熟識了另類的一些特征,就不難將他們辨認出來。先來看看他們的衣著和表情。另類完全按照自己喜愛的方式穿著打扮,他們從不刻意修飾以取悅於人,因為他們覺得沒人值得他們下這樣的工夫。因此,他們穿得很舒適隨意,而且通常都有些“不羈”。其實隻要永遠按照比別人的要求差一級的原則來穿著,就能達到這一效果。
如果要求穿禮服打黑領結,那麼另類就會穿一身暗色套裝(剪裁守舊、樣式土裏土氣),卻係一個顏色醒目的領結。如果要求穿西裝,他就幹脆省卻領帶這一環節。假如要求“隨意”的穿著,那麼另類就會穿一條破破爛爛。打滿補丁的牛仔褲,或是一條燈心絨褲,這條燈心絨褲要麼汙跡斑斑。要麼就洗得褪了色。如果別人穿的是遊泳衣,那麼另類很可能就一絲不掛地來了。另類在挑選腳上的穿著時以舒適為主,從不關心其款式是否流行,因此他們的鞋(比如涼鞋和“莫卡辛”鞋——北美印第安人穿的通常用鹿皮製的無後跟軟鞋)總給人一種非常適合在柔軟的鬆針上行走的感覺。
另類每年都要在這個國家購買大量的休閑馬甲、法蘭絨襯衫和徒步旅行靴,其中的大部分都是從和“大地盡頭”這兩家店裏購得的。另類喜歡在大多數人穿西服便裝或漂亮服裝的場合下穿這些衣服。另類很少穿能被人一眼認出的名牌服裝,就算穿,他們選擇的牌子也都是新穎獨特的——而不是“百威”、“USA飲酒隊”這些牌子。
但是,他們並不願意人們對此做任何評價,而且顯而易見,就連對他們的品牌稍加留意都會被看作是不禮貌的行為。做一個另類,無論是男是女,和一個能一眼看出是哪個階層的人呆在一起時,隨便他(她)怎麼打扮,那身衣服都傳達著這樣的信息:“我比你更自由,更氣定神閑。”或者——在一些極端的場合下一一“我比你更聰明,更有意思:請別讓我感到厭煩。”
另類絕不會為該選一件黑色雨衣還是米色雨衣而發愁,因為他們根本不穿雨衣:他們要麼任由雨淋,要麼找個地方暫蔽一下,等雨停了再出來:他們可不是時間的奴隸。
另類中很少有發胖的,因為他們從事大量的體育鍛煉,這一方麵是天性使然,另一方麵,在他們眼裏,運動實在充滿樂趣。早在三十年前,在中上層階級接受流行報刊的指導開始慢跑之前,另類就已經在鍛煉身體了。最受另類喜愛的體育運動是:一時興起玩的觸身式橄欖球賽,酒意微醇時玩起來最棒。
另類對幾種常見的寵物避之不及,相反,他們更願意喂家養叢林狼、臭鼬、孔雀和食蟻獸這樣一些動物。另類很可能帶性夥伴出入社交場合,卻並不加以介紹。但大家都知道,他們的性夥伴當中有幾個曾在與社交活動極不相宜的時候懷了孕。另類處理嬰兒屎尿的手段就算不讓中產階級人士瞠目結舌,也夠讓他們大開眼界的,比如用網兜,或是背負式嬰兒袋。
另類選擇的居所附近通常會有一個很有特色的食品店和一個挺不錯的葡萄酒店。另外還可能有一家ArmyandNavy服裝店,或是一個能買到休閑服的徒步旅行用品商店。為避免無聊,他們常去附近條件不錯的公立或大學圖書館讀書。一個選目精到的報刊店也是很有吸引力的,因為。這些人還會讀英、法、德、意等國家的期刊。
另類覺得該搬家了,就搬走,完全自己做主,不像雇員那樣,老被老板們牽著鼻子走。另類喜愛自己的居所,但有一天他們發現不再喜愛這地方了——例如,這地方正飛快地向中產階級或貧民靠攏——他們就立即搬走。他們的房子都不在“開發地段”,相反,位置都有些古怪——比方說,在山坡上,或是牢牢地紮根在兩座摩天大樓之間。他們的房子(當然,對這些人來說,永遠不會是個“家”)往往是舊的,而非新的。原因之一,舊房子比較便宜;其次,向別人誇耀一所年頭已久的老房子,就等於是宣告自己不與那些迷醉於”新潮”的幼稚美國人為伍。
另類鄙視那些旨在炫耀身份地位的大眾做法,因此他們的房前一般都沒有車道。他們的車就停在大街上,樣式落伍,而且基本上沒有擦洗過。另類關於汽車的種類和狀況的一條不成文的法則是:無論哪種標貼一一大學或其他的東西一一都不會出現在後車窗上。也許隻除了黑白兩色的。在二戰期間標誌著最低汽油配額的“A”字標貼,可以作為崇古做法而允許其存在。毫無疑問,另類會回避大道和高速公路這些專為中產階級準備的枯燥無味、沒有特色的道路,他們更喜歡駕車緩緩行駛在“迷人”的鄉村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