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類一族大性喜愛通過模仿進行嘲弄,他們房前的草地和庭院永遠不會給人留下美好的印象,相反,往往散發著強烈的諷刺意味:他們的前院沒有草坪,地麵上可能鋪著礫石、瀝青或是水泥(有時水泥麵漆上了明亮的綠色),也可能是雜草橫生。碎石散落,甚至會引人注目地種著大麻。
另類除故意製造出中產階級效果外,還可能會模仿貧民的一些做法,例如,擺放幾件醜陋得令人啼笑皆非的草坪裝備或是砌一圈滑稽的花牆。可無論怎樣裝飾,他們的前院永遠給人以毫無生氣的感覺,因為對於另類來說,房屋臨街的一麵無關緊要,幽閉的後院才是真正的去處。在那裏,你可以避開別人的耳目,盡情玩樂。另類歡迎客人在自己家過夜,但他們從不像中上層人士那樣指定哪些客人可以“留宿”。客人們不住客房,而是睡在空餘的沙發上或是睡袋裏,夜間可能有人不斷進進出出,更別提一大早的忙亂景象了。
要想最簡捷地描述一間另類的起居室,你可以這樣說:凡是精美的室內裝飾雜誌所推薦的東西這裏一概沒有。他們的指導原則就是一定不給人以刻意效仿的印象:屋裏可能會有一隻用作傘架的大象腳,還可能擺放著一些貓、狗、企鵝和蜥蜴的標本——他們這樣做可未必是想表現動物標本剝製藝術。屋裏到處都是些女裏女氣的布料和織物——奇特的窗簾,散垂下來的墜著流蘇的披肩,博物館風格的壁布。牆上掛著的圖畫強烈地反映出主人不隨波逐流的品質:大膽的裸體畫(有各種年齡和性別的人)以及比基尼環礁或是瓜達卡納爾島的地圖。他們從不掛為中產階級人士所鍾愛的南塔基特島和加泰羅尼亞的地圖。咖啡桌上放著的雜誌是《瓊斯大媽》和《原子學家學報》。
當你發現自己坐得離地板越來越近時,你很快就會成為一個純粹的另類了。一間完整意義上的另類起居室裏根本不會出現家具的腿,屋裏任何一個表麵一一一坐著用的。吃飯用的。斜躺用的——距離地板的高度都不超過十二英寸。地板上要麼光禿禿的,要麼就散亂地鋪著地毯。地毯的產地也都很不尋常,比如像尼泊爾和洪都拉斯這樣的地方。房間裏通常還安放著一個不是非常幹淨的燃燒的壁爐。他們之所以裝壁爐,與其說為美化居室,還不如說是為了享受在壁爐前的地毯上做愛的樂趣。屋裏還有大量的書架,上麵塞滿一排排的硬皮書,大部分書籍的出版日期都遠在五十年代以前。
另類經常看電視,但從來不看任何帶有說教意味的節目。他們把國家教育台看成是對文化的一種威脅。另類的電視機上通常都擺著一隻集市上常見的凸眼。他們喜歡看老經典影片,比如電影“我愛露西”和“渡蜜月者”。他們喜歡體驗第五十次觀看瘋狂的“傑克-格裏森未來廚師杯”和“露西杯”高爾夫球賽時那種欣喜若狂的感覺。通過這些愛好,另類表達了自己對偉大而崇高的古典主義的敬意。他們經常收看現場直播節目。隻為能一睹某些意外差錯鬧出的笑話——足球比賽被搞得一團糟,公共演說手稿被一陣。狂風吹散,總統、州長、議員、市長、高級神職人員在發表臨時講話過程中出現的失態行為,等等。另類們至今還念念不忘,約翰-F-肯尼迪總統就職儀式上樞機主教理查德-庫欣祝禱時講台失火那一刻,站在台上的大人物們絲毫沒有察覺到的那一縷縷不祥的黑煙。
飲酒:另類飲酒不是為了炫耀地位或顯示酒量,而是想擁有一種平靜的醉酒感覺。他們發現,喝伏特加和杜鬆子酒是達到這一目的的最佳途徑。當然,有的另類也毫無節製地喝白葡萄酒。盡管另類喝的並不多,他們還是喜歡大量地購買便宜的酒,而且專門買雖。沒有名氣卻品質優良的烈酒,像Beefeater杜鬆子酒和CuttvSark蘇格蘭威士忌。他們這麼做當然背叛了廣告的上當受騙者,也就是中產階級。在另類的住所,一加侖裝的酒瓶子隨處可見。
另類很少在固定的時間吃飯,他們隻有在饑餓和適宜的時候才會產生吃飯的願望。和上層人士一樣,另類吃飯的時間偏遲,而不是偏早;而且由於席間不斷有人講笑話或是編排些醜聞誹謗中傷別人,因此一頓飯可能會吃很長時間。另類的菜肴絕少類似中上層人士常吃的“法式菜”或“英式菜”:他們的菜更傾向於北美風味。土耳其風味。或印度支那風味以及素菜。“有機餐”和“營養餐”。
另類通常不願到飯店就餐;因為他們不像某些人那樣惶惶然,必須在地位較低的人麵前趾高氣揚。發號施令,來滿足自己的怪念頭,從而使自己獲得一種身份上的保障。像另類這樣既思維敏捷又富有洞察力的人早就明白:你若是足夠聰明,那麼在家裏會比在外麵吃得更好。許多另類喜歡的食物你可能一時半會兒搞不清楚到底是什麼,比如說草藥茶。檸檬伏特加。用石磨麵粉烤製的食品,等等。另類偶爾也會預先不給任何通知就突然不再吃那些帶有異國風情的食物,轉而如癡如狂地迷上了地道的美國菜,除了蘋果餡餅、火腿、熱狗、漢堡包、辣椒、和火雞之外別的什麼都不吃。但是無論另類的菜肴風格如何多變,都不會脫離以下這兩個特點:(1)好吃;(2)用不著稱讚。因為好吃是理所當然的。除了偶爾喝的蘇特恩白葡萄酒(sauteme:法國著名白葡萄酒產地。一譯者注),或者飯後的缽酒,另類的酒通常是幹味,但很好喝,而且從來不需就品質進行討論。
若想鑒別某次宴會是否為另類之間的宴會,在其他方麵都難分彼此的情況下,有一個辦法可以讓你穩操勝券,那就是,無論主人準備多少酒,來賓都會全部喝掉,絕對不會有剩餘。而且,連主人最後也會傻了眼:就連家裏的存酒,也所剩無多了。
另類天性見多識廣,因此他們不知不覺地熟悉了很多城市的街道布局和路標,比如倫敦。巴黎和羅馬,有時甚至連伊斯但布爾和卡拉奇的情況也知道一些。這一方麵是和他們樂意了解更多新事物的習慣分不開的;另一方麵,無論何時何地,他們對人都懷有強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因此,另類的興趣集中在曆史、文學、建築和美學品味等方麵。(批評阿伯達斯中心廣場的那個人剛好處於傳統的中心。)
無論一個另類從事何種工作,他都會閱讀大量的書籍。他們把讀書看作人生體驗中自然而然的一部分,這部分和“體驗”同等重要,而且較之體驗更為有趣。另類從不參加任何讀書俱樂部。由於他們完全依照自己的喜好挑選圖書,因此人們常聽到他們抱怨當地的書店經營者的眼光是如何媚俗,如何不可救藥。另類的讀書興趣極為廣泛,他什麼樣的書都讀,有時甚至會翻翻暢銷書,但是他們讀這種書的目的主要是為了看看裏麵是否還像以往一樣充斥著陳詞濫調。一般來說,另類都“念過大學”,但如果有誰給他寄來一份校友刊物,他通常會看也不看就連同其他垃圾郵件一起扔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