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犁航:高調被動的善意如同扔在地上的施舍(1)(1 / 1)

博文地址:http:

log。ifeng。com/article/26661128。html

2013-05-0608:07:32|瀏覽26150次|評論13條

公交車上,一名站在車廂尾部的年輕男子見一位風燭殘年的老奶奶顫顫巍巍地站在車廂裏,顛簸搖晃,如驚濤駭浪中的一葉小舟,隨時可能被傾覆,讓人提心吊膽。身邊,有幾個學生模樣的年輕人,自顧玩著手機,不知他們是佯裝沒看見,還是不願意讓座?

年輕男子很生氣,認為這些目不斜視的人在用一種不知者不怪的假象掩飾自己道德的缺陷。

終於,年輕男子身邊的一位婦女下了車,他趕緊招呼老奶奶過來坐下。

老奶奶十分感激,真誠致謝:“小夥子,你是一個樂善好施的好人!”

小夥子逮住說話的機會,心頭憤怒的潮水傾瀉而出,說:“老奶奶,不要放在心上,這不過是舉手之勞,隻要上過兩天學,稍稍受過點教育的人,都懂尊老愛幼!老奶奶,其實,您早該有座位的,我沒想到現在的年輕人素質怎麼這麼低!”

年輕男子一邊說,一邊拿眼睛蔑視那些學生模樣的人。

老奶奶趕緊勸阻年輕人,說:“小夥子,對不起,給你添堵了,對不起。隻怪我年紀大了,應該少出門。你來坐著,我在下一站下車!說著,老奶奶起身,要把座位還給年輕人。”

車廂裏各種譴責和謾罵的聲音從車廂的各個角落冒出來:媽的,老子素質低又怎麼了?看他那球樣,還真把自己當成道德標杆啦!我又沒看見老奶奶站著,狗日的一竿子打一船人!願幫就幫,不幫拉倒,助人為樂用來炫耀,難道就高尚嗎?

老奶奶終究在下一站下車了,不知道她是到達了目的地,還是更樂意乘坐下一趟車。

年輕男子下車時,很多背包,車廂裏不僅沒有一個人出手幫他,還將“滾吧傻B”、“去他奶奶的”等咒罵扔給了他。

公交車上常常遇到這種讓座的情況,但方式不同,效果就不同。讓我們看看老奶奶乘上下一輛車的情形。

老奶奶剛上車,一位戴眼鏡的先生就把她扶到自己的座位上。老奶奶感激地說:“你真是個好小夥子!”眼鏡先生謙虛地說:“老奶奶,您就像我奶奶,看到您,就等於看到了我親奶奶,難道我能把著一個座兒,讓自己的親奶奶站著?!”

老奶奶說:“現在像你這樣的小夥子,不多了!”眼鏡先生趕緊接口說:“老奶奶,您別客氣,如果您在其他年輕人的身邊站著,他們一樣會讓座給您的。因為我離您最近,所以我把機會搶著了!”

老奶奶很高興,其他年輕人陷入了沉思。

下一站,靠近車門,一位老爺爺下車了,旁邊一位年輕人趕緊走過來,把老奶奶扶到那個座位上,說:“老奶奶,離門口近一點,到站了,下車方便一點!”

眼鏡先生下車時,很多年輕人站起身來,幫他背上背包,幫他拿手提袋,送他下車。

顯然,兩種善意的表達方式不同,結果也迥然不同。

前一種善,是一種逼迫,是一種無奈,年輕男子其實更希望老奶奶身邊的學生給她讓座,這樣,他既無需自己讓座,又不至於自責。因為沒有人讓座,他處於讓與不讓的矛盾中,感性和理性糾結,經過一段時間的鬥爭,理性戰勝了感性,於是有了不得不讓座的迫不得已。所以,他讓座,內心卻始終潛藏著不情願。言為心聲,他的語言便成了冷凝劑,不僅讓老奶奶不自在,還傷周邊乘客的心,引發了廣泛的情緒抵觸。

後一種善,是一種主動,一種發自內在的心甘情願,生怕別人搶走了做好事的機會。結果,願望實現,心情高興,身心舒暢,語言自然十分謙遜柔軟,不僅溫暖了老奶奶,還感染了其他人。善舉發酵,感染他人,並得到迅速傳播。

善,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情愫。主動的善,色調是暖和的,氛圍是溫馨的,態度是虔誠的,作風是低調的,表象是和風細雨的,內在是潛移默化的。受助人高興接納,且不失顏麵,不失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