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喬誌峰:北京人終於“被歧視”了(1)(1 / 1)

博文地址:http:

log。ifeng。com/article/26479205。html

2013-04-3006:34:19|瀏覽468037次|評論205條

商場的促銷對象為非京籍顧客,被指歧視北京人。中友百貨推出購物滿額贈送京八件的活動,但是贈送對象僅麵向非京籍的顧客。中友百貨的這一做法引發很多人的不滿,甚至被指為歧視北京人。“同為消費者,為何待遇不同?”不少網民質問。(4月29日《北京晨報》)

本文標題中之所以有“終於”兩字,並非幸災樂禍,更非故意挑事兒,而是因為以前歧視外地人常見、歧視北京人聞所未聞,讓人感到很稀奇。同時還有另一個想法:讓一貫受寵的北京人也嚐嚐“被歧視”的滋味兒,倒並不見得完全是壞事。

外地人在北京到底承受了多少歧視,估計沒有誰統計得出來。找工作,要北京戶口;參加高考,要北京戶口;老年人享受免費坐公交、逛公園的優待,要北京戶口;就連接種甲流疫苗,也要北京戶口。外地人在京購房,須提供五年納稅證明;非京籍外地人也必須需有五年以上納稅證明方能參與搖號購車??很顯然,上述歧視不少事關外地人的工作、生活,甚至是生存,有的還是普遍性的“製度性歧視”,可比一盒點心引發的對北京人的“歧視”個例要嚴重多了。也難怪知名財經評論人葉檀要苦口婆心勸告“北漂請逃離北京”了。

被人歧視的滋味不好受。而隻有親身體驗到“被歧視”的滋味兒,方能感同身受,產生切膚之痛。我曾親耳聽到有北京老太太在公交車上輕蔑地說:“這些個外地人哪,不老老實實在老家待著,非跑到北京來幹嗎?!”如果該老太哪一天也終於被人歧視了、鄙視了,說不定她就會反省自己,明白“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道理。

當然,最需要反省的,還是製度的製定者和決策者。胡錦濤在十八大報告中提出公平正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加緊建設對保障社會公平正義具有重大作用的製度,逐步建立以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平保障體係,努力營造公平的社會環境,保證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城鄉差距、戶籍差異,就是橫亙在公平正義麵前的一道最大障礙。隻有打破戶籍壁壘,將依附於戶籍製度上的各種不公剝離下來,讓比太陽更有光輝的公平正義照耀到每一個人,才能實現人人平等的“大公平”。有了“大公平”,各種“小公平”自然而然就會實現,形形色色的歧視也將不攻自破。

作者博客:http://qiaozhifeng。blog。ifeng。com

(喬誌峰,知名評論人、雜文作家,媒體特約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