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彭玉宇:活在上海的外地人(1)(1 / 1)

博文地址:http:

log。ifeng。com/article/22512394。html

2013-01-2309:21:47|瀏覽32057次|評論132條

江西九江女孩占海特,2002年五歲時隨父母從廣東珠海遷至上海浦東新區定居,因無上海戶口,父母交了讚助費她才上了幼兒園,然後又四處求告並交夠借讀費才得以上完小學。可到了初中,由於上海所有公辦中學都“不招收非滬籍學生”,她隻好上了一所民辦初中。轉眼就到中考,老師卻通知說因她沒有上海戶口不能在上海參加考試。為此占海特與幾位隨遷子女寫信給李嘉誠、上海市委書記、國務院總理,企望爭取在上海參加中考的權利,未能如願,輟學在家。

2012年10月,十五歲的占海特說“自己深深熱愛上海,可上海不給自己上學的機會”,於是決定“最後一搏”,在網上開通實名微博,向上海市民發出“約辯”邀請,就自己能否在上海享有參加中考的權利進行辯論。但一直沒人應約,倒是有許多網友打算去圍觀。有網友支持安慰她,也有人在微博上讓她“哪裏來的回哪裏去”,還有人罵她是蝗蟲,搶占了上海的資源雲雲。

10月25日,占海特在父親陪同下來到上海市教委,卻被一群戴著口罩、眼鏡,舉著“反對開放異地高考,維護上海市民合法權利”標語的年輕人圍在中間,辯論根本無法進行。當天晚上,竟有不速之客冒充物業人員敲開了占海特家門揚言“你們要小心”。12月8日,占海特一家與非滬籍家庭在人民廣場舉辦親子活動,主要是家長們交流想法,同時也把孩子希望在上海參加考試的訴求宣傳一次。由於人太多,警察前來勸離,占海特父親占全喜不願意換地方,被拘留,12月13日釋放。這一天,占海特將自己的網名改為“公民占海特”。

占海特,一個十五歲小公民,她的遭遇讓人心痛。麵對山一樣橫亙眼前的“體製”,她真的毫無辦法,不要說她是個十五歲的小公民,就算她是一百五十歲的老公民恐怕也無計可施。關於這個問題,我們姑且不去多說,因為說得再多也是費力不討好。然而,一個在上海生活了十多年的孩子,從幼兒園上到初中後卻不能在上海參加中考,不能在上海讀高中了,實在有些讓人想不通。盡管想不通回家自己慢慢想已經成了我們的生活經驗,但此事對占海特這樣沒有上海戶籍的隨遷子女顯然是不公平的。

或許,這種事不獨上海才有,別的城市同樣存在,要改變它恐怕需要時間。目前很多地方已經開放了異地高考,雖然還附加了許多條件,但逐漸完善將是趨勢。

讓人心裏覺得不舒服的是,上海竟有人打出反對標語來回應占海特的“約辯”,居然還會跟到家裏恐嚇占海特,有些匪夷所思。

都說上海是個國際化大都市,上海人也會用一口外地人聽不懂的方言詮釋著內心的傲氣和優越感。其實上海不見得就是上海人的上海,不說全國人民勒緊褲帶支援上海的過去,就說現在上海也是享有其他許多地方不具有的優惠政策,國家在上海的投入也跟在其他省市區的投入不可同日而語。它對中央財政的經濟貢獻度雖然不太高,但居民收入卻高出周圍省市不少。2012年上海的人均收入是51968元,浙蘇皖則分別為46660元、45987元、40640元。從人均收入來看,上海人似乎很有理由驕傲。

由於上海地位和作用獨特,全國人民對它一直寵著慣著,因為中國人向來有集全家之力保證有出息的人穿得體麵過得風光的傳統,所以要舉全國之力打造這麼個“國際化大都市”來長臉。不說感恩吧,至少上海人沒有排斥外地人的權利。另外,從上海發展前途計,上海也沒有排外的道理。一座城市心胸狹窄的市民多了,城市很可能會固步自封,怎麼好意思再提“國際化”?何況是一些年輕人在借口“合法權利”而歧視、排斥同樣在上海納稅戶籍卻不在上海的人,他們維護的所謂權利恰似八旗子弟的既得利益。在上海工作了十多年的人子女上學是“搶奪了上海的資源”嗎?恰恰相反,上海人是在享受“外地人”創造的財富。如果上海年輕人依然抱著這種不恰當的優越感,繼續用排斥心態看待外地人,小肚雞腸的小弄堂做派就很難絕跡,哪怕是城市外貌像極了國際化大都市。

作者博客:http:

log。ifeng。com/2074217。html

(彭玉宇,知名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