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從愛錢開始第十節走老板之路
在現實生活中,人
們大多在“朝九晚六”地為別人工作,每月領取固定的薪資,日複一日,年複一年,總是感
歎自己掙得太少。
需要問的是:你究竟有沒有決心打破這種平穩,跳到“遊戲”的圈子之
外來另謀發展?直白地說,自己當個老板來幹!
不過,創業之初的老板也不是好當
的。不僅要失去平穩安適的生活,還得備嚐工作的艱辛,以及承擔經營的風險和隨之帶來的
對家庭和親人的影響等等。一切的一切,都要你付出很多很多。說真的,當個老板並不是好
玩的,財富不會輕易地就流到你的口袋裏來的。即使創出了一份產業,仍然還需要你費盡心
血去好好經營。
兩條道路,兩種生存方式,人人都有選擇的權利。
同樣在羅伯特先生的
意識中,兩條道路的選擇是非常清楚的。他明白他的“窮爸爸”的建議--“順著公司的梯
子,一步一步往上爬”--是不足取的。如果隻是在大公司裏找個好工作,
“僅僅依賴雇
主的工資,就永遠隻能是乖乖待擠的奶牛”。他讚賞的是“富爸爸”的反問:
“為什麼不
當梯子的主人?”他要擁有自己的公司。
與一般的打工者不同,羅伯特在打工之初就抱有
明確的目的,要為自己將來的公司積累資本。所以,20歲時,他到施樂公司當了雇員。
這段時間,他掙了許多錢,但每次看到工資單時,羅伯特就感到失望,扣除額是如此之大,
而且他越是努力工作,扣掉的就越多。不過,當他更為成功時,老板照例會給他升職和加薪
。
羅伯特當然不會忘記他自己的願望。1974年,羅伯特創立了他的第一個企業,同時,仍
在施樂公司工作。為了積累資產基礎,他開始雙邊工作。因為他知道夏威夷正在進行開發,
大有發財機會,他要攢錢來開始自己的房地產投資,並隨即實施。
下麵,讓我們來對比一
下羅伯特在為別人工作和為自己工作時的情況:
1在施樂公司的工作
我賣出的施樂的
機器更多了。因為我賣的越多,掙的錢也就越多,當然,我掙的越多,扣的也就越多,這可
不是件振奮人心的事情,但我可以通過努力工作跳出作為一名雇員的陷阱。到1978年,我的
銷售業績總是列在公司的前5名,並經常是第1名,盡管我一再收到公司的嘉獎,但我仍想跳
出。
2在羅伯特公司的工作
在不到3年的時間中,我在自己的小房地產公司裏掙到的錢
比在施樂掙到的更多。而且我在自己的企業中掙到的錢,是完全為我所用的,這不像我去敲
門推銷施樂機器時所掙的錢,“富爸爸”的話越來越有用了。不久,我用自己公司的收入買
了我的
第一輛保時捷。施樂的同事認為我是用工資買的,可事實上,我正在不斷地把工資投資於資
產項目,而用資產項目為我生產出來的錢購買我想要的東西。
我的錢為我掙回更多的錢,
在我的資產中,每一元錢都是一名雇員,它們努力工作並帶回更多的雇員,而且還能用稅前
收入為我購買新的保時捷。我仍在繼續努力地為施樂工作,但同時,我的計劃也在按部就班
地進行著,保時捷就是證明。
後麵的結局不用說大家都很清楚,羅伯特先生最終跳出了“
朝九晚六”的圈子,走上了獨立發展的道路。
財商啟悟:
俗話說:
“寧為雞頭,不做鳳尾”。哪怕
是做個小老板,也是極有發展前途的。哪個大富翁不是從小做大的?又有哪個大富翁不是自
己當老板的(經濟工作領域內)?為自己工作,同時也意味著別人來為你工作。諸多道理,都
明白無誤地告訴你:
“要致富,就得自己當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