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永不言敗的精神第三節孔雀“專業戶”
方小文原來隻是個自行車輻條廠的青
年女工,1985年她辭了公職當起養鴿專業戶,兩年之後,她有了一筆小小的積蓄,日子倒也
過得安安逸逸。然而漸漸地她有了一種危機感,鴿子市場已趨飽和,如不另辟蹊徑,必將走
到窮途末路。
她和丈夫林灼輝來到廣州市動物園。在偌大個園中轉悠了整整一天,待走出
動物園大門時,他們已選定兩種珍禽--孔雀和澳洲鴕鳥,作為養殖發展項目。
幾天之後
,方小文自費乘飛機飛到孔雀的故鄉--雲南西雙版納。在亞熱帶原始森林中,她徒步考察
幾天,結果大失所望:孔雀的故鄉竟然見不到一隻孔雀!景洪的孔雀公園中,僅有8隻孔雀,
那還是上海動物園送的。然而既然來了,就得有所收獲。她掏盡腰包,買了4隻成年孔雀帶
回廣州。之後,她又北上京城、太原,東去上海、山東,西行西安、鹹陽,每一趟都是蓬頭
垢麵,精疲力竭而歸。最後一次從鄭州坐黑咕嚨咚的悶罐車,押送孔雀、鴕鳥返回廣州,一
下火車,看到前來接站的丈夫林灼輝時,竟失聲痛哭起來。
方小文把女人的柔情和愛心傾
注在孔雀身上,她給它們搭圈舍,給它們防疫治病,給它們配飼料。南方天氣濕熱,孔雀容
易生病,她買來上好的茶葉衝泡成湯,10天給孔雀清熱解毒一次。孔雀繁殖越來越多,她又
聘請幾個農校畢業生給孔雀當“保姆”。極其嬌氣金貴的精靈,在她的精心照料下,長得油
光水滑、健壯極了。
1990年7月14日,方小文攜一隻藍孔雀、一隻大鴕鳥赴香港打探市場
。她來到黃大仙龍翔道一座酒樓前,將孔雀、鴕鳥展示出來,立刻引來成百上千人圍觀。幾
輛警車呼嘯而至,跳下一幫警察,新聞記者也圍了上來。在一片閃光中,方小文和她的孔雀
、鴕鳥被帶離酒樓。差不多就在當天,報紙刊出轟動香港的新聞:
“嫩滑何如鴕鳥肉,笑
談渴飲孔雀血,途人圍觀,觀眾報警,不知如何發落。”
兩天之後,香港報紙再爆新聞:
經漁農處專家驗證後認定,大陸方姓女子的藍孔雀和大鴕鳥均係未列入受國際貿易公約保護
的瀕臨絕種之動物,更何況是人工養殖,在香港食用並不違例。熱熱鬧鬧一番孔雀新聞大戰
,為方小文做了一次極好的免費廣告。
香港認識了方小文和她的藍孔雀。不少投資公司、
酒樓集團,紛紛派人到廣州白雲山下方小文的英吉利特種動物實驗場洽談,要求合作開發孔
雀、鴕鳥及其他高檔次的野味品種。他們在那裏看到一個奇異美妙的世界:3000多隻羽毛光
的藍孔雀、綠孔雀、白孔雀,成群結隊在陽光下散步,啁啾應答,競相開屏。另有褐馬雞、
藍馬雞、黃腹魚雉、紅腹錦雞、黑天鵝、丹頂鶴、澳州鴕鳥、非洲鴕鳥、海狸……一批國家
一級、二級乃至國際級的野生動物在院中繁衍生息。林業部惟一一個國家級孔雀研究中心的
牌子掛在實驗場門口。
1992年6月,一個與香港新光飲食集團、東莞等三家合資的更大規
模的珍禽商品基地已經在東莞建成。根據現有的技術水平和生產能力,1994年可作為商品的
藍孔雀將達2萬隻,僅此一項,產值將在千萬元以上。
方小文的事業是成功的。她的成功
來自於敢於行人之未行,在別人忽略的領域開拓商機,妥善經營,這怎麼會不創富呢?
財商啟悟:
人們常將第一個勇於吃螃蟹者稱為英雄。任何時候,行人之不曾行,做人之不曾做,才能擁
有別人不能獲得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