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水溫夠了茶自香(1)(1 / 3)

認識自己

有一位老師,常常教導他的學生說:人貴有自知之明,做人就要做一個自知的人。惟有自知,方能知人。有個學生在課堂上提問道:“請問老師,您是否知道您自己呢?”

“是呀,我究竟知道我自己麼?”老師想,“嗯,我回去後一定要好好觀察、思考、了解一下我自己的個性,我自己的心靈。”

回到家裏,老師拿來一麵鏡子,仔細觀察自己的容貌、表情,然後再來分析自己的個性。

首先,他看到了自己亮閃閃的禿頂。“嗯,不錯,莎士比亞就有個亮閃閃的禿頂。”他想。

他看到了自己的鷹鉤鼻。“嗯,英國大偵探福爾摩斯——世界級的聰明大師就有一個漂亮的鷹鉤鼻。”他想。

他看到自己的大長臉。“嗨!大文豪蘇軾就有一張大長臉。”他想。

他發現自己個子矮小。“哈哈!魯迅個子矮小,我也同樣矮小。”他想。

他發現自己具有一雙大撇撇腳。“呀,卓別林就有一雙大撇撇腳!”他想。於是,他終於有了“自知”之明。

“古今中外名人偉人聰明人的特點集於我一身,我是一個不同於一般的人,我將前途無量。”第二天,他對他的學生說。

故事啟思:

嗚呼,如此“自知”,還不如“無知”為妙。

尼采曾經說過:“聰明的人隻要能認識自己,便什麼也不會失去。”正確認識自己,才能使自己充滿自信,才能使人生的航船不迷失方向。正確認識自己,才能正確確定人生的奮鬥目標。隻有有了正確的人生目標,並充滿自信,為之奮鬥終生,才能此生無憾,即使不成功,自己也會無怨無悔。

紀伯倫在其作品裏講了一隻狐狸覓食的故事:狐狸欣賞著自己在晨曦中的身影說:“今天我要用一隻駱駝作午餐!”整個上午,它奔波著,尋找駱駝。但當正午的太陽照在它的頭頂時,它再次看了一眼自己的身影,於是說:“一隻老鼠也就夠了。”狐狸之所以犯了兩次截然不同的錯誤,與它選擇“晨曦”和“正午的陽光”作為鏡子有關。晨曦不負責任地拉長了它的身影,使它錯誤地認為自己就是萬獸之王,並且力大無窮無所不能,而正午的陽光又讓它對著自己已縮小了的身影忍不住妄自菲薄。

大師筆下的這隻狐狸為上述故事中老師那樣的人做出了最好的譬喻。不能很好地認識自己的人,千萬別忘記了上帝為我們準備了另外一麵鏡子,這麵鏡子就是“反躬自省”四個字,它可以映射出落在心靈上的塵埃,提醒我們“時時勤拂拭”,使我們認識真實的自己。

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人也一樣,每個人都是上帝的寵兒。正確認識自己,既看到自己的長處,也認識到自己的不足,給自己正確定位,這樣才能自信地去迎接機遇和挑戰,給自己創造更多的成功和歡樂。

心靈感悟:

沒有自知之明的人,不可能了解自己,更談不上了解別人。正確認識自己是了解別人的前提。

自信方能他信

一次,一位頂尖的雜技高手,參加了一次極具挑戰的演出,這次演出的主題是在兩座山之間的懸崖上架一條鋼絲,而他的表演節目是從鋼絲的一邊走到另一邊。雜技高手走到懸空的鋼絲的一頭,然後注視著前方的目標,並伸開雙臂,慢慢地挪動著步子,終於順利地走了過去。這時,整座山響起了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

“我要再表演一次,這次我要綁住我的雙手走到另一邊,你們相信我可以做到嗎?”雜技高手對所有的人說。我們知道走鋼絲靠的是雙手的平衡,而他竟然要把雙手綁上。但是,因為大家都想知道結果,所以都說:“我們相信你的,你是最棒的!”雜技高手真的用繩子綁住了雙手,然後用同樣的方式一步、兩步……終於又走了過去。“太棒了,太不可思議了!”所有的人都報以熱烈的掌聲。但沒想到的是,雜技高手又對所有的人說:“我再表演一次,這次我同樣綁住雙手然後把眼睛蒙上,你們相信我可以走過去嗎?”所有的人都說:“我們相信你!你是最棒的!你一定可以做到的!”

雜技高手從身上拿出一塊黑布蒙住了眼睛,用腳慢慢地摸索到鋼絲,然後一步一步地往前走,所有的人都屏住呼吸為他捏一把汗。終於,他走過去了!表演好像還沒有結束,隻見雜技高手從人群中找到一個孩子,然後對所有的人說:“這是我的兒子,我要把他放到我的肩膀上,我同樣還是綁住雙手蒙住眼睛走到鋼絲的另一邊,你們相信我嗎?”

所有的人都說:“我們相信你!你是最棒的!你一定可以走過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