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語重心長地說道:
“讀書人不可輕舉妄動,定要細心察理,我若不是到過黃州,親見菊花落瓣,怎敢在詩中亂道?三峽水性之說,出於《水經補注》,上峽水太急,下峽水太緩,惟中峽緩急相伴,如果用來衝陽羨茶,則上峽味濃,下峽味淡,中峽濃淡之間,今見茶色半晌方見,故知是下峽。”
蘇東坡敬服。
王安石又把書櫥盡數打開,對蘇東坡言道:
“你隻管從這二十四櫥中取書一冊,念上文一句,我答不上下句,就算我是無學之輩。”
蘇東坡專揀那些積灰較多,顯然久不觀看的書來考王安石,誰知王安石竟對答如流。
蘇東坡不禁折服:
“老太師學問淵深,非我晚輩淺學可及!”
蘇東坡乃一代文豪,詩詞歌賦,都有佳作傳世,隻因恃才傲物,口出妄言,竟三次被王安石所屈,從此再也不敢輕易譏笑他人。
故事啟思:
大智若愚是才智技藝達到精湛圓熟的最高境界。一個人才智越高,越有學問,見聞越廣博,往往越謙虛謹慎,處處收斂鋒芒,從不炫耀和顯示自己。越是才智淺薄的人,一知半解,怕別人瞧不起自己,往往就喜歡賣弄,但喜歡賣弄的人一般都是不受歡迎的人。蘇東坡三次被屈之後才明白一個道理:學無止境,君子當以謙遜為本。現實生活中,情商越高的人,越不會輕易顯露自己的才情,他們謙虛待人,既不會威脅到他人,也可受到人們的歡迎。
心靈感悟:
《聖經》上說:“謙卑的人,能得著大地。”為人謙遜,才能處處與人和諧相處。一方麵可避開災禍,一方麵會讓自己的學識日益精進。
誰都不會“一無是處”
法國文豪大仲馬在成名前,窮困潦倒。有一次,他跑到巴黎去拜訪他父親的一位朋友,請他幫忙找個工作。
他父親的朋友問他:“你能做什麼?”
“沒有什麼了不得的本事,老伯。”
“數學精通嗎?”
“不行。”
“你懂得物理嗎?或者曆史?”
“什麼都不知道,老伯。”
“會計呢?法律如何?”
大仲馬滿臉通紅,第一次知道自己太差勁了,便說:“我真慚愧,現在我一定要努力補救我的這些不行。我相信不久之後,我一定會給老伯一個滿意的答複。”
他父親的朋友對他說:“可是,你要生活啊!將你的住處留在這張紙上吧。”大仲馬無可奈何地寫下了他的住址。他父親的朋友叫著說:“你終究有一樣長處,你的名字寫得很好呀!”
你看,大仲馬在成名前,也曾有過自己認為自己一無是處的時候。然而,他父親的朋友,卻發現了他的一個看似並不是什麼優點的優點——把名字寫得很好。
故事啟思:
把名字寫得好,也許你對此不屑一顧:這算什麼!然而,不管這個優點有多麼“小”,但它畢竟是個優點。你便以此為基地,擴大你的優點範圍。名字能寫好,字也就能寫好;字能寫好,文章為什麼就不能寫好?
我們每一個人,特別是不自信的人,切不可把優點的標準訂得太高,而對自身的優點視而不見。你不要死盯著自己學習不好、沒錢、相貌不佳等不足的一麵,你還應看到自己身體好、會唱歌、字寫得好等不被外人和自己留意或發現的優點。
心靈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