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簡單處理危機(4)(1 / 2)

故事啟思:

麵對機會的來臨,人們常有許多不同的選擇方式。有的人會單純地接受;有的人抱持懷疑的態度,站在一旁觀望;有的人則頑強得如同騾子一樣,固執地不肯接受任何新的改變。而不同的選擇,當然導致截然迥異的結果。許多成功的契機,起初未必能讓每個人都看得到深藏的潛力,而起初抉擇的正確與否,往往更決定了成功與失敗的分野。

在人生的每一次關鍵時刻,審慎地運用您的智慧,做最正確的判斷,選擇屬於您的正確方向。同時別忘了隨時檢查自己選擇的角度是否產生偏差,適時地加以調整,千萬不能像背棉花的樵夫一般,隻憑一套哲學,便欲度過人生所有的階段。

時刻留意自己所執著的意念,是否與成功的法則相抵觸;追求成功,並非意味著您必須全盤放棄自己的執著,而來遷就成功法則。隻需您在意念上做合理的修正,使之切合成功者的經驗及建議,即可走上成功的輕鬆之道。

心靈感悟:

放掉無謂的固執,冷靜地用開放的心胸去做正確抉擇。每次正確無誤的選擇將指引您永遠走在通往成功的坦途上。

簡單處理危機

英國某家報紙曾舉辦一項高額獎金的有獎征答活動。題目是:在一個充氣不足的熱氣球上,載著三位關係世界興亡命運的科學家。

第一位是環保專家,他的研究可拯救無數人們,免於因環境汙染而麵臨死亡的噩運。

第二位是核子專家,他有能力防止全球性的核子戰爭,使地球免於遭受滅亡的絕境。

第三位是糧食專家,他能在不毛之地,運用專業知識成功種植食物,使幾千萬人脫離因饑荒而亡的命運。

此刻熱氣球即將墜毀,必須丟出一個人以減輕載重,使其餘的兩人得以存活,請問該丟下哪一位科學家?

問題刊出之後,因為獎金的金額實在相當龐大,各地答複的信件如雪片飛來。在這些答複的信中,每個人皆竭其所能,甚至天馬行空地闡述他們認為必須丟下哪位科學家的宏觀見解。

最後結果揭曉,巨額獎金的得主是一個小男孩。

他的答案是——將最胖的那位科學家丟出去。

故事啟思:

您比較想將哪位科學家丟出去呢?

這位小男孩睿智而幽默的答案,是否也同時提醒了許多聰明的大人們:單純的思考方式,往往會比複雜地去鑽牛角尖,更能獲得良好的成效。

任何疑難問題最好的解決方式,隻有一種,就是真正能切合該問題的實際,而非自說自話,迷惑於問題本身的盲目探討。

所以,在往後如遭遇任何困境,我們不妨先仔細想清楚,問題真正的重點何在,對方的需要又是什麼。

我們可以通過單純化的思考,將這種思考的模式,訓練成為日常的習慣。經過反複的應用,假以時日,您將不再為問題複雜的表象所困惑,而擁有足夠的智慧,得以找出自己能夠處理的角度。

當然,您的這項成長,也就有助您在與任何人的溝通上,能夠更得心應手,臻至圓滿融洽的更新境界。

心靈感悟:

處理問題時,抓住主要矛盾,有利於“牽一發而動全身”;與人交往時,明白對方真正的需要,才能有的放矢,切中要害。刪繁取簡,是一種人生的智慧。

康熙堅忍降鼇拜

根據祖宗的慣例,康熙滿14歲那年舉行了親政大典,可是親政後的康熙帝,仍然沒有實權,鼇拜繼續大權獨攬。皇帝與權臣之間的矛盾,終於在如何對待蘇克薩哈的問題上公開化了。

蘇克薩哈是順治皇帝臨終時指定的四位顧命大臣之一,一向為鼇拜所妒忌。在一次朝會上,鼇拜對康熙大帝說:

“蘇克薩哈心懷不軌,蓄意篡權,我已下令將他抓了起來。請皇上同意將蘇克薩哈立即正法。”

此時康熙盡管對鼇拜的做法不滿,可自知實力太差,遠不是鼇拜的對手,所以隻好忍痛。雖然表麵上一個要殺,一個不準殺,誰也不肯讓步,但是實際上還是鼇拜勢力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