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推拿按摩療法(3 / 3)

為防止昏厥的發生,對體質虛弱的患者、神經衰弱的患者,治療時手法宜輕柔,精神緊張的患者應消除其思想顧慮,饑餓的患者應先進食或喝些糖水。

2.疼痛加重

對腰痛、腿痛、背痛等症狀,如果推拿手法過重,或第一次推拿,有可能疼痛反而加重,一般情況下,痛感會在一兩天後消失,原來的病症也有可能一起消失。當然,手法應輕柔和緩,以患者感覺不是非常痛苦為宜,特別是腰的腎髒解剖部位,切忌用蠻力推拿。

3.岔氣與肌肉損傷

患者的體位不舒適、患者的肌肉緊張或推拿用力過猛都可能造成肌肉損傷或岔氣。當出現岔氣時,要配合病人呼吸做牽拉上肢、推壓後背的運動以減輕痛感。具體操作可參考後麵的章節。對於肌肉皮膚損傷,可用紅花油輕塗血淤處一兩次即可。

五、怎樣知道是否選正了穴位

為了便於掌握經穴位置,正確取穴,除按照定穴法的原則外,可再結合下列的幾個標準和某些穴位的特點取穴。

正確的經穴多在骨的上下左右傍,或兩骨相接的關節部位罅陷中,或骨肌的中間,或兩肌的中間,很少在骨上或血管中。在骨旁側部位的經穴(腹部無骨除外),用左手拇指甲掐之,患者必是酸麻如觸電般(取正確時),如不感覺酸麻脹,當用指甲偏左右上下試掐之,感到酸麻脹處才是正穴(神經衰弱者除外)。按壓正確了,必覺酸麻脹沉如觸電般通上達下,如果病人無此感覺,隻覺麻痛(也有數分鍾後才有感覺到酸麻等反應的),當加深或偏左偏右試之。按壓經穴正確,其效立見,有的是緩慢見效,有的壓後較長時間才見效,有的雖未有見效反應,但也有治療效果。

六、怎樣掌握按壓方向力度與時間

按壓穴位時,無論患者是處於何種姿勢,按壓的方向都是垂直於人體中心,垂至於皮膚表麵的。不要在皮膚表麵斜向推按,要垂直於皮膚增加按壓力;按壓的力度以病人能承受、不感覺有嚴重不適感為宜。婦幼體弱者、年老久病者,用力要小。瀉法用力要大,作用時間要短;補法用力要小,作用時間要長一些。身體健壯者、肥胖者,人體肌肉豐厚處按壓的力度要大;反之,力度要小。一般來說,每個穴位每次按壓5~10秒鍾就可達到治療的目的,但實際治療中要根據情況掌握,還可采用間歇式按壓或持續式按壓法。間歇式按壓是指每次每穴按壓2~3秒鍾,間歇2~3秒鍾,共用時約20~30秒鍾,多用於患處和身體淺表處的穴位;持續式按壓每穴要按壓30~60秒鍾,一般用於補法,操作時力度逐漸加大,抵患部深處,要求動作平穩和緩。

七、按壓的要領有哪些

運氣於指,全神貫注是按壓的要領。按壓穴位要求力到意到,以意領氣,就是說按壓時不能分心,力量要平穩,不能忽大忽小。按壓穴位要密切關注病人的反應,掌握好力度,手指按壓時要用手指的羅紋麵,不要用手指尖的一小部分。要讓患者充分放鬆,以防肌肉緊張,抵消壓力,影響治療效果。開始著力按壓時不宜用力太大、太急,以免使肌肉緊張僵硬。按壓一處穴位完成後最好要在患者皮膚上滑移至另一處,連續按壓,以提高治療效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