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小兒按摩法(1)(1 / 2)

小兒時期處於迅速生長發育階段,具有髒腑嬌嫩、形氣未充和生機蓬勃、發育迅速的生理特點。小兒抵抗力差,容易發病,病情變化較快,也容易康複。小兒按摩手法要求輕快柔和,平穩著實,適達病所而止,不可竭力。

由於小兒肌膚柔嫩,按摩時多選用一些介質,以減少摩擦或提高療效(如薑汁等)。常用的介質有滑石粉、蔥汁、薑汁、鬆節油等。

小兒按摩一般用於6歲以下小兒,對3歲以下嬰幼兒尤為適宜。小兒按摩不僅用於治病,而且也是保健的良好措施,更有增進親子關係的功效。

1.小兒按摩補瀉方法

小兒按摩的補瀉,是由手法刺激的強弱、手法在穴位上操作的方向、手法操作的時間和頻率、所選穴位的功效等方麵因素決定的。

(1)手法的強弱凡力量小、刺激弱、輕快柔和的手法謂之補法;凡力量大、刺激強的手法謂之瀉法。如掐法、拿法、按法。這些手法在穴位上操作多有醒神開竅、通經、止痛的作用。揉、運、摩、推法等則較之柔和,手法輕重適宜,緩急恰當,以中和之意施之,可以調陰陽,和氣血,活經絡,調理髒腑功能,具有補益身體、扶助正氣的作用。

(2)手法操作的方向手法操作分為直線和旋轉方向兩種。直線方向的操作主要用推法,如分布在手掌的脾經、肝經、心經、肺經,其補瀉方向均相同,即向指尖推為瀉,向指根推為補,唯腎經與之相反。另外,以五髒命名的穴位,旋推為補。一般認為順時針方向(右)旋轉為瀉法,逆時針方向(左)旋轉為補法,左右順逆為平補平瀉。

(3)手法操作的頻率和次數一般認為1歲左右的患兒,使用推、揉、摩、運等較柔和的手法操作,一個穴位推300次左右。小兒年齡大,體質強,疾病重,主穴要多推些;年齡小,身體弱,配穴要少推些。一般掐、按、拿、搓、搖等手法,隻需3~5次即可。

2.小兒按摩的注意事項

(1)操作前應準備各種推拿介質及消毒用品。

(2)操作者應保持兩手清潔,指甲修剪圓潤,防止操作時傷及小兒(拇指甲可稍長些)。

(3)天氣寒冷時,要保持兩手溫暖,可搓熱後再操作,以免涼手刺激患兒,產生驚懼,影響治療。

(4)室內要空氣流通,溫度適宜,清靜整潔。

(5)操作時,應先用柔和的手法,爭取小兒配合,再按要求治療。

(6)急性傳染病,如猩紅熱、水痘、肝炎、肺結核等不宜按摩。

(7)出血性疾病及正在出血和內出血的部位不宜按摩。

(8)燒、燙傷和皮膚破損的部位不宜按摩。

(9)各種皮膚病患處不宜按摩。

(10)極度虛弱的危重病小兒和嚴重的心髒、肝、腎疾病小兒不宜按摩。

3.小兒按摩介質

手上蘸些油、粉末或水作用於小兒體表穴位,以滑潤皮膚、增強手法的療效,這種液體或粉末稱為推拿介質。一般有水劑、酊劑、油劑和粉劑四種。常用的推拿介質有以下幾種:

(1)滑石粉即醫用滑石粉。有潤滑作用,減少摩擦,保護小兒皮膚。一年四季,各種病征均可使用,是最常用的一種介質。

(2)爽身粉即市售爽身粉。有潤滑皮膚、吸水的作用,質量好的爽身粉可替代滑石粉。

(3)蔥、薑水把生薑或蔥搗爛如泥狀,放於碗中,蘸其汁使用;亦可將蔥或生薑切片倒入95%酒精,浸出蔥、薑汁即可使用。蔥、薑汁不僅潤滑皮膚,還有辛溫發散的作用,有助於驅散外邪,多用於冬、春季節的風寒表征。

(4)冬青膏由冬青油、薄荷腦、凡士林和少許麝香配製而成。該劑具有溫經散寒和潤滑的作用,常用於小兒虛寒性腹瀉。

(5)自來水有清涼退熱、潤滑皮膚的作用。一般用於小兒外感發熱。

(6)酒精清熱降溫。用於小兒高熱不退,注意用量不可過大,以防小兒散熱過快。

(7)雞蛋清將雞蛋鑿一小洞,取其蛋清使用,有潤滑皮膚、清熱潤肺、祛積消食作用,是民間治療小兒感冒、食積等疾患時常用的一種介質。

一、基本手法

小兒推拿手法的種類較多,臨床常用的基本手法有10種。

1.推法

推法為小兒推拿最常用的手法之一。分為直推、分推、旋推和合推法。

(1)直推法以拇指橈側或指腹,或食、中二指腹在穴位上做直線推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