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方法】(1)小兒取坐位,父母與其相對而坐,左手持小兒左手,用右手拇指補脾經400次,推三關300次,運內八卦50次,掐揉四橫紋各5次,繼揉外勞宮50次。(2)小兒取仰臥位,父母位其右側,先用右手中指指腹揉中脘50次,繼用雙手分推腹陰陽200次,然後用拇指揉血海20次,按揉足三裏50次。(3)小兒取俯臥位,暴露背脊,父母先用拇指指腹揉脾俞10次,揉腎俞10次,最後用雙手拇、食指合作,自下而上捏脊5~7遍。
十四、厭食症
厭食症是指小兒較長時期食欲不振,甚則拒食的一種病症。表現為不思乳食,日久精神疲憊,體重減輕,抗病力減弱。主要是由於乳食喂養不當,導致脾胃不和所致。
1.乳食壅滯傷於乳者,不欲吮乳,嘔吐乳片,口中有乳酸味,大便酸臭;傷於食者,不思飲食,嘔吐腐酸,腹部脹痛拒按,大便臭穢,舌苔厚膩,脈象弦滑,指紋紫滯。
【取穴及部位】脾經、大腸、板門、四橫紋、內八卦、合穀、六腑、天樞、腹部、脊柱。
【按摩方法】(1)小兒取坐位,父母麵對小兒,用左手持小兒左手,右手依次清脾經、大腸各200次,揉板門100次,掐四橫紋100次,逆運內八卦200次,揉合穀50次,退六腑300次。(2)小兒取仰臥位,父母位其左側,先用右手揉天樞100次,繼用左手按順時針方向摩腹5分鍾。(3)小兒取俯臥位,父母位其左側,用雙手拇、食指自下而上捏脊5~6遍。
2.痰濕困脾麵色發黃,疲乏懶動,口膩無味,厭惡飲食,嘔吐痰涎,口中不渴,大便溏薄。
【取穴及部位】脾經、腎經、一窩風、外勞宮、四橫紋、內八卦、天河水、神闕、脊柱。
【按摩方法】(1)小兒取坐位,父母麵對小兒,用左手持小兒左手,右手依次補脾經300次,補腎經200次,揉一窩風、外勞宮各50次,掐四橫紋100次,逆運內八卦50次,清天河水100次,分推腕陰陽30次。(2)小兒取仰臥位,父母位其右側,用雙手拇、食指捏擠神闕,手法由輕漸重,以皮膚微紅為宜。(3)小兒取俯臥位,捏脊5~6遍。
3.脾胃虛弱麵色蒼黃,形體消瘦,不思乳食,神疲乏力,好臥懶動,大便溏瀉,舌淡苔白。
【取穴及部位】脾經、大腸、腎經、四橫紋、一窩風、合穀、外勞宮、三關、中脘、丹田、足三裏、脊柱。
【按摩方法】(1)小兒取坐位,父母麵對小兒,用左手持小兒左手,右手依次補脾經300次,補大腸200次,補腎經300次,掐四橫紋100次,揉一窩風、合穀、外勞宮各50次,推三關300次。(2)小兒取仰臥位,父母位其右側,揉中脘50次,揉丹田5分鍾,按揉足三裏50次。(3)小兒取俯臥位,捏脊5~6遍。
十五、佝僂病
本病是由於維生素D不足,引起嬰幼兒鈣磷代謝失常和骨組織鈣化不良所致。多見於2歲以下的小兒。以骨骼生長發育障礙、肌肉鬆弛、易驚、多汗等為特征。五遲(立遲、行遲、發遲、齒遲、語遲)、五軟(頭軟、手軟、足軟、口軟、肌肉痿軟)、解顱、雞胸等特征的記載,即指本病。
1.脾胃虛弱麵色少華,發稀色黃,枕部脫發,頭顱骨軟,囟門遲閉,神情呆滯或煩躁,夜臥不安,頭頸多汗,胃納不佳,肌肉鬆軟,四肢無力,消瘦或虛胖,腹部膨大,大便溏薄,舌質淡白,脈軟無力。
【取穴及部位】脾經、胃經、內八卦、三關、中脘、足三裏、三陰交、脾俞、胃俞、腹部、脊柱。
【按摩方法】(1)小兒取坐位,父母麵對小兒,用左手持小兒左手,右手依次補脾經300次,補胃經200次,運水入土100次,運內八卦50次,推三關200次。(2)小兒取仰臥位,父母位其右側,揉中脘100次,摩腹5分鍾,按揉足三裏100次,按揉三陰交100次。(3)小兒取俯臥位,父母位其左側,揉脾俞100次,揉胃俞100次,捏脊5遍。
2.腎氣不足麵色無華,神情淡漠,毛發稀少,甚至禿發,頭顱方大,囟門遲閉,肢軟乏力,虛煩多汗,夜啼易驚,出牙、坐立、行走較遲,或肋骨串珠、雞胸、龜背,或下肢“O”型或“x”型腿,脊柱後突或側彎等。舌淡苔薄,脈遲無力,指紋淡。
【取穴及部位】脾經、肺經、腎經、二人上馬、三關、丹田、足三裏、脾俞、腎俞、八髎、脊柱。
【按摩方法】(1)小兒取坐位,麵者麵對小兒,用左手持小兒左手,右手依次補脾經、肺經、腎經各300次,揉二人上馬100次,推三關300次。(2)小兒取仰臥位,父母位其右側,摩丹田1分鍾,按揉足三裏200次。(3)小兒取俯臥位,父母位其左側,揉脾俞、腎俞各100次,擦八髎以熱為度,捏脊5遍。(4)對於骨胳畸形者,進行局部手法按摩,多采用揉、滾、推、按、拿等。
十六、便秘
便秘是指大便秘結不能按時排便,或大便堅硬幹燥,欲大便而排時不爽,堅澀難於排出。單獨出現的便秘,多為習慣性便秘,與體質、飲食習慣、生活不規律有關。
1.燥熱便秘大便幹結,排出困難,腹脹不適,或伴嘔吐,口唇幹燥,麵赤身熱,小便短黃。
【取穴及部位】大腸、胃經、心經、肺經、四橫紋、板門、膊陽池、六腑、天河水、龜尾、七節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