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讓小兒取坐位,父母在小兒的身後,以雙手的拇指和食指相對拿捏小兒頸後的風池穴3次。
(5)讓小兒取坐位,父母以單手揉法從第一頸椎棘突、棘問自上而下順時針揉8下,逆時針揉8下,揉8個8拍,共64次,再用雙手食、中、無名指和小指推頸椎旁肌肉,自上而下5遍。
(6)讓小兒輕輕活動頸項和雙肩,結束按摩。
【注意事項】
(1)按揉穴位要準確,手法以輕微酸脹為度,不可過分用力。
(2)凝視遠處綠色植物數分鍾。
五、脊背部綜含保健推拿法
脊背部保健推拿法主要是在脊背部督脈和膀胱經走行部位進行。中醫認為,脊柱為人身督脈之循行部位,總諸陽經之所彙,貫通人體四肢百骸,內連五髒六腑,對人體的氣血陰陽有著十分重要的調節作用。脊柱旁是華佗夾脊和足太陽膀胱經脈循行路線,有心、肝、脾、肺、腎、膽、胃、三焦、膀胱等重要俞穴。刺激這些穴位能疏通經脈,調和氣血,調整髒腑功能,扶正祛邪,增強人體的自然抗病能力。
【按摩方法】
(1)小兒取俯臥位,父母輕緩地掌摩全部脊背部(由頸後到臀部)1~2分鍾。
(2)小兒取俯臥位,父母雙手拇指在前,食指在後,橫於骶尾部長強處,同時用力將皮肉捏起,循脊椎或脊旁兩側徐徐撚動上移,邊捏邊拿,邊提邊放,直至大椎。捏脊一般捏3~5遍,每捏三下再將脊背皮提一下,稱為捏三提一法。捏起的高度可根據皮膚的鬆緊而定,一般可捏起0.5~1厘米高度。捏脊療法可單獨進行,也可與本法綜合進行。
(3)小兒取俯臥位,父母用中指點按小兒脊柱各椎體棘突,力量適宜,不可過猛。
(4)小兒取俯臥位,父母以食指、中指兩手指分置於棘突兩側,由頸後向骶骨指推3~5遍。
(5)小兒取俯臥位,父母五指伸開,中指置於脊柱正中(棘突上)各指間隔1厘米許,由頸後向骶骨處梳理十數遍,皮膚微紅為度。
(6)小兒取俯臥位,家長在小兒脊背部快節奏地輕拍1分鍾。
本法調和陰陽,行氣活血,舒通經絡,增強髒腑機能。用於防治胃腸功能紊亂引起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發育遲緩、疳積、遺尿、腹瀉、背腰部酸痛。可以每天按摩1次。
六、益智保健按摩法
小兒的智力源自於父母的先天遺傳和後天的豐富環境刺激,健康也是影響孩子智力的重要因素,益智保健法可促進小兒身心健康成長,有助於小兒智力發育,對小兒的五遲(立遲、行遲、發遲、齒遲、語遲)、五軟(頭項軟、口軟、手軟、足軟、肌肉軟)、解顱等屬小兒發育障礙的疾患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按摩方法】
(1)推五經:小兒取坐位或仰臥位,父母以左手托小兒左手使手心向上,右手五指並攏合小兒掌上,從其掌根始,沿手掌,順指根向指尖推去,反複操作100次。
(2)掐十宣:小兒取坐位或仰臥位,父母以拇指和食指指尖對掐小兒十個手指尖上十宣穴的位置,每個手指捏20次,用力適中。
(3)捏脊:小兒取俯臥位,父母以雙手拇、食指對捏脊柱兩旁肌肉,自下而上,用捏三下提一下之法,捏3~5遍。
(4)按揉腎俞、脾俞、心俞:小兒取俯臥位,父母用右手食指和中指分開,按揉小兒背脊兩側上的腎俞、脾俞、心俞穴各3次。
(5)推膀胱經:小兒取俯臥位,父母將中指置督脈大椎穴上,食、無名指分別置足太陽膀胱經風門穴上,自上而下反複推10遍。
(6)搖關節:小兒取仰臥位,父母一手握住小兒四肢關節上部,一手輕搖四肢,幅度要小,不要弄傷小兒。腕、踝關節各搖20次。
(7)撚十指(趾):用拇食指指麵撚小兒十指、趾各2~5遍,然後再捏撚小兒的十個腳趾頭各20下。
【注意事項】
3周歲以下的幼兒,每日按摩1次,可起到有病療病,無病健身的效果。本法疏通經脈,調節陰陽,用於防治智力低下、發育遲緩、營養不良等。
小兒按摩保健是父母育兒的有力助手,父母可以在洗澡時、日常護理中為孩子做按摩,也可以在孩子生病時做保健按摩,讓孩子更健康、更快樂。
按摩介質:
父母可以自行選擇和調配。
常用的推拿介質有:滑石粉、爽身粉、蔥薑水、冬青膏、自來水、雞蛋清等。
薑汁的製作
在家庭日常保健推拿手法中,薑汁是最常用的介質,薑可選用市售生薑,清洗幹淨放入榨汁機榨汁,榨出的薑汁可放入幹淨的燒瓶內,隨用隨取。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