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另一方麵,費雪(philipfisher)(巴菲特早期想法的關鍵影響人物之一)說過,如果你擁有一家非常出色的企業,最好的出售時機“幾乎永遠不存在”。為了要在未來重新買回而出售某項投資,是一嘲很難玩的遊戲”,有的人“就因為買進我們出售的持股而賺了大錢”。
芒格說:“對於這一點,我們抱持的不是傳統投資人的心態。”他表示,“理想上,所有投資決定都應該以機會成本為考量依據。任何有理性的人,都應該在機會成本的基礎之上做出決定。”但是,你在社會中卻學不好這一點。“我們像呼吸一樣信奉這項原則,但是大學教育也沒教這個。如果要考慮等待的機會成本以及投資的機會成本,我們寧願等待。”
巴菲特補充說道:“商學院教的以資金成本作為投資決策依據真是鬼扯。真正的決定在於,機會成本是多少。”芒格表示:“在你的投資生涯中,你需要做的是提升自己的機會成本……,這才是妥善經營投資生涯的本質所在。”
有人問巴菲特,他在德國股市中有沒有發現任何值得投資的標的。提問者還問道,安聯保險(allianz)是否是可能的投資標的。
巴菲特表示,他還是在檢視全歐洲的企業,根據他自己對彙率的看法,他也願意進行一項以歐元計價的投資。當德國保險業者的股價在兩三年前遭到無情摜壓的時候,舉例來說,慕尼黑再保險公司(munichre)的股價曾下跌80%,伯克希爾曾經檢視過其中幾家保險公司。
擁有長久的競爭優勢,德才兼備的經營團隊,而且能夠替資金創造價值的企業,總是具有吸引力的。基於伯克希爾的事業規模,最困難的事情是要找到規模夠大的企業,如此對伯克希爾才有重大的意義可言。
巴菲特也指出,伯克希爾持有中美能源公司(midamericanenergy)80%的股權,該公司在英國擁有一家大型能源公司——約克夏電力公司(yorkshireelectricity)。
巴菲特表示,由於財務申報法律規定,對於他喜愛的英國企業的持股比例,是否要提高到法定的3%以上,他都要反複思考。這些揭示規定是“一項障礙,但不是難以克服的障礙”。
伯克希爾對於擁有許多英國企業一事感到“非常自在”,隻要這些企業符合他要求的一般標準。大約一年多以前,他“非常想收購”一家保險公司,但卻無法在價格上跟賣方達成協議。
與“太陽係最富有的實業家”的經典對話
《財富》雜誌曾經刊登了美國微軟公司董事長比爾·蓋茨和美國著名投資家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總裁沃倫·巴菲特的一次公開對話。
這是一次麵對350名華盛頓大學商學院學生別開生麵的公開對話。這兩名被稱為“太陽係最富有的實業家”的富豪就冒風險、人才使用、公司管理、經營戰略、挑選接班人、還財富於民、中國之行等問題進行了生動的討論,並回答了聽眾的現場提問。對話充滿了幽默感和哲理,顯示了兩人取得事業上巨大成就的非凡能力和智慧。
兩位富豪的對話非常吸引人,因為他們都是世界首屈一指的大富豪。此次對話中,兩位億萬富翁除了讓350名學生參加了這次對話外,還特別邀請公共廣播公司和《財富》雜誌采訪報道這項活動。現根據《財富》雜誌電子版刊登的對話原文摘譯如下:
1.比上帝還富有的人
問:你們是如何走到現在這一步,成為比上帝還富有的人的?
巴菲特:我怎樣走到這一步說起來也很簡單。我的成功並非源於高智商,我相信你們聽到這一點一定很高興。我認為最重要的是理性。我總是把智慧和才能看做是發動機的馬力,但是輸出功率,也就是發動機的工作效率則取決於理性。那麼,為什麼一些聰明人在做事情的時候卻不能獲得他們應得到的結果呢?這涉及習慣、性格和氣質等方麵因素,涉及行為是否合乎理性,是不是自己在妨礙自己。就如我說過的,這裏每一個人都完全有能力做我所做的任何事情,甚至做比我多得多的事情。
因此,我給你們提一個小小的建議:選擇一個你最欽佩的人,把你欽佩他的原因寫下來。你不要把自己的名字寫在裏麵。然後,寫下那個你最討厭的人的名字,寫下那個人身上使你拒其於千裏之外的那些品質。我建議你們觀察一下你們所欽佩的人的行為,使這種行為成為你們自己的習慣;你們也要觀察一下那些別人身上應受到斥責的東西,並下決心不犯同樣的毛玻如果你們做到了這一點,你們將會發現,你們已能夠開足你們所有的馬力了。
比爾·蓋茨:我認為沃倫關於習慣的話是絕對正確的。我很幸運,當我還很年輕時就接觸到電腦。由於從事編寫軟件這項工作時我們的目標非常集中,並處於這一行業剛開始發展的初期,因此我們得以組建一家在一場偉大革命中扮演主角的公司。我們組建公司是在23年之前。今後的23年將給我們更多的潛力,也許會使我們接近最初想象的目標:“每家、每個人、每張桌子上都有一台電腦。”
問:成立一家新公司是要冒很大風險的。你們怎樣判斷什麼時候是成立一家公司的最好時機呢?
比爾·蓋茨:當我創辦微軟公司時,我十分激動,甚至想也沒有想過會有多大風險。而且如果我願意,我的父母親仍舊允許我回到哈佛大學去完成學業。假如你要成立一家公司,總要付出極大的精力,你最好克服那種危機感。同樣,我也不認為在事業剛開始時就需要開辦一家公司。
問:你們怎樣使人們支持你們?
比爾·蓋茨:一開始,你會碰到人們懷疑你。如果你還年輕,你要去租辦公室是很難的。你不到25歲是無法租車的,所以我總是坐出租車去看客戶的。人們有時要我到酒吧去談事情,但是我不能上酒吧(注:美國對飲用含酒精類飲料有年齡限製)。
真有意思,開始時人們總很有點懷疑。他們會說:“噢,這個孩子什麼也不懂。”但是當你確實做出了一種好的產品,你確實懂得了什麼時,他們就會狂熱地追求你。
2.全球戰略與中國之行
問:作為企業家,你們是怎樣把你們的公司推向世界的?
巴菲特:我們最大的兩項業務是可口可樂和吉列剃須刀片。可口可樂80%的盈利來自海外,而吉列則有2/3的盈利來自國外。因此,它們正參與著全球範圍內改善生活水準的活動,我們是靠騎在它們的肩背上走向世界的。
比爾·蓋茨:我們的業務確實是全球性的。事實上,我們在海外的市場占有額比在美國大得多,我們業務的增長大部分在國外。
問:什麼原因促使你們倆在1995年一起去中國的?那次旅行對你們做出全球業務的決策有什麼影響?
比爾·蓋茨:我們去中國是出於多種原因。我們在那裏看到了一些麥當勞快餐店,因此我們並不感到離家太遠。到那裏去看看正在發生的所有變化,到這個國家各地走走,並且同它的一些領導人見麵是很令人激動的。
中國是微軟公司早已開始投資的市常後來我們大幅度地增加了投資。雖然每年中國的電腦銷售量達300萬台,人們卻不掏錢買軟件,但有朝一日他們會付錢的。
巴菲特:我家裏人對我去中國感到十分驚訝。我的旅行距離從來沒有超出內布拉斯加州之外。我在中國過得十分愉快,並且肯定了那種預感,即將來在中國,可口可樂的銷售量會是巨大的。
3.關於創新問題
問:在各自的行業中你們倆都是創新者。不知道你們給創新下什麼樣的定義?
巴菲特:我在工作中沒有太多創新。我其實隻有兩種功能:其一是分配資本;其二是幫助15或20名高級管理人員,使他們手下的那些人在經濟上已沒有熱情工作的積極性時依舊保持工作熱情。所以我的工作就是幫助我的高級管理人員,使這批人仍舊有興趣在早上6點鍾就從床上跳起來,用他們當年還是十分貧窮時的全部熱情來工作。如果我做了這兩件事情,他們就會有創新。
比爾·蓋茨:技術行業是充滿樂趣的行業。例如,當因特網來到時,我們把它作為排在第五、第六位優先考慮的事情。但是後來我們認識到事情發展得比我們想象的更快。這一類危機每三四年會遇到一回。你必須仔細傾聽公司裏所有聰明人的意見,這就是為什麼像我們這樣的公司必須吸引許多想法不同的人,必須容許有種種不同的意見,然後必須找到正確的想法並全力以赴付諸實施。
4.關於拆股
問:巴菲特先生,我聽說你反對拆股。請問,你對微軟公司曆來拆股的做法有什麼評論?
巴菲特:我不反對那些分股的公司。我不認為微軟公司因為拆股而受到損害。如果我要大幅度地拆股的話,我能在很大程度上改變股東的成分嗎?不能。我隻能稍微地加以改變。要記住,所有股東的位子都已經像這個禮堂一樣坐滿了。如果我說了什麼冒犯你們大家的話,你們都會離場,另外一批人會進來。
比爾·蓋茨:沃倫令人欽佩地提示人們,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股票是一種與眾不同的股票,而且他們應該被看做是一家同那種典型的公司不完全一樣的公司。
5.犯過的錯誤、商業合夥者和管理繼承問題
問:你們做過的最好決定是什麼?
巴菲特:我做出過形形色色的使我們損失數以10億美元計的壞決定。這是些由於疏忽而犯的錯誤,而不是由於承擔了義務。
比爾·蓋茨:拿我的情況來說,我得說我最好的商業決定是和選擇合夥人有關的。決定同保爾·艾倫合作也許是這些決定中排在第一位的。接下來的是雇用一位朋友斯蒂夫·博爾莫。他打從那時候起一直是我的首要合夥人。要有一些你能夠完全信任和全心全意投身於事業的人,有一些有同樣的遠見而又有一整套與你稍有不同的技能的人,並且能對你起到一種製約作用的人。這一點是十分重要的。你某些想法由他執行。你知道他會說:“嗨,等一等,你想過這一點和那一點沒有?”把一些才智橫溢的人激發起來的好處是不但使事業更有意思,而且確實導致很多成功。
問:看起來你們兩家公司的成就都是在你們本人和你們的領導才能驅使下獲得的。當你們去世後怎麼辦呢?
巴菲特:你的假設就不對。我將繼續工作直到我死後5年。我會給董事們一塊靈應牌以便他們同我保持聯係。假如我今夜死去的話,人們也不會停止喝可口可樂的,他們也不會從今夜開始不再刮胡子了,他們也不會少吃dillybars生產的糖果和使用這些公司生產的出色產品。事實上我已經發出了一封信說明應該做的事情。我還有另外一封信準備在那個時候發出。信的開頭是“我昨天死了”,然後說明公司的工作計劃。
比爾·蓋茨:我的態度同沃倫的很相像。我將持續地做我現在做的工作,做很長很長的時期。我想大概10年,我要用這10年裏的全部時間從事與微軟公司有關的事情,因為這是我的事業。我將選出別的人來擔任首席執行官的職務。
我們的高級管理人員經常在那裏坐著討論接班的問題,因為我們要保證給人們提升的機會。我們不想製造一種使人們感到卡在現有的位置上不得不跳槽另找出路去接受大的挑戰的局麵。尋找接班人是我長時間思考的事情。
6.將把99%的財產捐贈出去
問:作為世界上最成功的兩位企業家,你們在財富歸還社會這個問題上如何發揮作用呢?而且你們如何應用你們的影響讓別人也把財產回歸社會呢?
巴菲特:我倆在這個問題上有相同的哲學。就我自己的情況而言,我知道我的財產的99%以上是要回歸社會的,隻因為社會對待我們太好了。
比爾·蓋茨:這是一種很好的哲學思想,把大量金錢傳給人,對接受這些錢的人可能是件壞事。
問:你們是怎樣看待在商業以外人生經曆的其他方麵的作用的?
比爾·蓋茨:如果你對某件事情很擅長的話,你要十分小心。一定不要認為你對那些你不一定擅長的事情也很在行。我不認為我們管理公司的一些辦法,諸如雇用人的方式、創造的環境、使用股票選擇權等,對別的公司也是好經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