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企業本期發生的銷售退回,一般可以直接從本月的銷售商品數量中減去,也可以單獨計算本月銷售退回商品成本,借記“庫存商品”等科目,貸記“主營業務成本”科目。
(3)根據建造合同準則確認合同收入時,按應確認的合同費用,借記“主營業務成本”科目,按應確認的合同收入,貸記“主營業務收入”科目,按其差額,借記或貸記“工程施工――合同毛利”科目。
合同完工時,還應按相關建造合同已計提的預計損失準備,借記“存貨跌價準備――合同預計損失準備”、“預計負債”科目,貸記“主營業務成本”科目。
期末,應將“主營業務成本”科目的餘額轉入“本年利潤”科目,結轉後該科目應無餘額。
15.如何核算其他業務成本?
企業除主營業務活動以外的其他經營活動所發生的支出,包括銷售材料的成本、出租固定資產的累計折舊、出租無形資產的累計攤銷、出租包裝物的成本或攤銷額、采用成本模式計量的投資房地產的累計折舊或累計攤銷等,通過“其他業務支出”科目核算。
企業除主營業務活動以外的其他經營活動發生的相關稅費,在“營業稅金及附加”科目核算,不在本科目核算。
本科目應當按照其他業務支出的種類進行明細核算。
企業發生的其他業務支出,借記“其他業務成本”科目,貸記“原材料”、“包裝物及低值易耗品”、“累計折舊”、“累計攤銷”、“應付職工薪酬”、“銀行存款”等科目。
企業以材料進行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在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具有商業實質且公允價值能夠可靠計量的情況下)或債務重組,應按照該用於交換或抵債的原材料的賬麵餘額,借記“其他業務成本”科目,貸記“原材料”科目。
已計提存貨跌價準備的,還應同時結轉已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
期末,應將“其他業務成本”科目餘額轉入“本年利潤”科目,結轉後該科目應無餘額。
16.如何核算營業稅金及附加?
企業經營活動發生的營業稅、消費稅、城市維護建設稅、資源稅和教育費附加等相關稅費,應通過“營業稅金及附加”科目核算。
房產稅、車船稅、土地使用稅、印花稅在“管理費用”科目核算,不在本科目核算,但與投資性房地產相關的房產稅、土地使用稅在本科目核算。
企業按規定計算確定的與經營活動相關的稅費,借記“營業稅金及附加”科目,貸記“應交稅費”等科目。
收到的返還的消費稅、營業稅等原記入“營業稅金及附加”科目的各種稅金,應按實際收到的金額,借記“銀行存款”科目,貸記“營業外收入”科目。
期末,應將“營業稅金及附加”科目餘額轉入“本年利潤”科目,結轉後該科目應無餘額。
17.怎樣核算進貨費用?
企業在采購商品的過程中發生的運輸費、裝卸費、保險費、包裝費、運輸途中的合理損耗和入庫前的挑選整理費以及其他可歸屬於商品采購成本的費用,應通過“待攤進貨費用”科目核算。
本科目應當按照所購商品的種類、品種和規格進行明細核算。
待攤進貨費用的主要賬務處理:
(1)企業在采購商品的過程中發生的運輸費、裝卸費、保險費、包裝費、運輸途中的合理損耗和入庫前的挑選整理費以及其他可歸屬於商品采購成本的費用,借記“待攤進貨費用”科目,貸記“銀行存款”、“應付賬款”等科目。
(2)期末,應按所購商品的銷售比例計算確定的與該商品相關的進貨費用的金額,借記“主營業務成本”科目,貸記“待攤進貨費用”科目。
“待攤進貨費用”科目期末借方餘額,反映企業尚未銷售商品在采購過程中發生的進貨費用的餘額。
18.怎樣核算勞務成本?
企業對外提供勞務發生的成本,應該通過“勞務成本”科目進行核算。
證券企業在為上市公司進行承銷業務發生的各項相關支出,可將本科目改為“待轉承銷費用”科目,並按照客戶進行明細核算。
本科目應當按照提供勞務種類進行明細核算。
企業發生的各項勞務成本,借記“勞務成本”科目,貸記“銀行存款”、“應付職工薪酬”、“原材料”等科目。
建造承包商企業對外單位、專項工程等提供機械作業(包括運輸設備)的成本,借記“勞務成本”科目,貸記“機械作業”科目。
結轉勞務的成本,借記“主營業務成本”、“其他業務成本”等科目,貸記“勞務成本”科目。
“勞務成本”科目期末借方餘額,反映企業尚未完成或尚未結轉的勞務成本。
19.如何核算研發支出?
企業進行研究與開發無形資產過程中發生的各項支出,應通過“研發支出”科目核算。本科目應當按照研究開發項目,分別“費用化支出”與“資本化支出”進行明細核算。
研發支出的主要賬務處理:
(1)企業自行開發無形資產發生的研發支出,不滿足無形準則規定的資本化條件的,借記“研發支出”科目(費用化支出),滿足無形準則規定的資本化條件的,借記“研發支出”科目(資本化支出),貸記“原材料”、“銀行存款”、“應付職工薪酬”等科目。
(2)企業以其他方式取得的正在進行中的研究開發項目,應按確定的金額,借記“研發支出”科目(資本化支出),貸記“銀行存款”等科目。以後發生的研發支出,應當比照上述。
(1)規定進行處理。
(3)研究開發項目達到預定用途形成無形資產的,應按“研發支出”科目(資本化支出)的餘額,借記“無形資產”科目,貸記“研發支出”科目(資本化支出)。
期末,企業應將“研發支出”科目歸集的費用化支出金額轉入“管理費用”科目,借記“管理費用”科目,貸記“研發支出”科目(費用化支出)。
“研發支出”科目期末借方餘額,反映企業正在進行中的研究開發項目中滿足資本化條件的支出。
20.資產減值損失如何核算?
企業根據資產減值等準則計提各項資產減值準備所形成的損失,應通過“資產減值損失”科目進行核算。本科目應當按照資產減值損失的項目進行明細核算。
企業根據資產減值等準則確定資產發生的減值的,按應減值的金額,借記“資產減值損失”科目,貸記“壞賬準備”、“存貨跌價準備”、“長期股權投資減值準備”、“持有至到期投資減值準備”、“固定資產減值準備”、“在建工程――減值準備”、“工程物資――減值準備”、“生產性生物資產――減值準備”、“無形資產減值準備”、“商譽――減值準備”、“貸款損失準備”、“抵債資產――跌價準備”、“損餘物資――跌價準備”等科目。
企業計提壞賬準備、存貨跌價準備、持有至到期投資減值準備、貸款損失準備等後,相關資產的價值又得以恢複,應在原已計提的減值準備金額內,按恢複增加的金額,借記“壞賬準備”、“存貨跌價準備”、“持有至到期投資減值準備”、“貸款損失準備”、“抵債資產――跌價準備”、“損餘物資――跌價準備”等科目,貸記“資產減值損失”科目。
期末,應將“資產減值損失”科目餘額轉入“本年利潤”科目,結轉後該科目無餘額。
21.營業外支出如何核算?
企業發生的與其經營活動無直接關係的各項淨支出,包括處置非流動資產損失、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損失、債務重組損失、公益性、捐贈支出、非常損失、盤虧損失等,應通過“營業外支出”科目核算。本科目可按照支出項目進行明細核算。
企業發生的營業外支出,借記“營業外支出”科目,貸記“待處理財產損溢”、“庫存現金”、“銀行存款”、“固定資產清理”等科目。
期末,應將“營業外支出”科目餘額轉入“本年利潤”科目,結轉後該科目應無餘額。
22.如何核算所得稅費用?
企業根據所得稅準則確認的應從當期利潤總額中扣除的所得稅費用,應通過“所得稅費用”科目核算。本科目應當按照“當期所得稅費用”、“遞延所得稅費用”進行明細核算。
所得稅費用的主要賬務處理:
(1)資產負債表日,企業按照稅法計算確定的當期應交所得稅金額,借記“所得稅費用”科目(當期所得稅費用),貸記“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科目。
(2)資產負債表日,根據所得稅準則應予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資產大於“遞延所得稅資產”科目餘額的差額,借記“遞延所得稅資產”科目,貸記“所得稅費用”科目(遞延所得稅費用)、“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等科目;應予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資產小於“遞延所得稅資產”科目餘額的差額,作相反的會計分錄。
企業應予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負債的變動,應當比照上述原則調整“所得稅費用”科目、“遞延所得稅負債”科目及有關科目。
期末,應將“所得稅費用”科目的餘額轉入“本年利潤”科目,結轉後該科目應無餘額。
23.以前年度損益如何調整?
企業本年度發生的調整以前年度損益的事項以及本年度發現的重要前期差錯更正涉及調整以前年度損益的事項,應通過“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科目進行核算。
企業在資產負債表日至財務報告批準報出日之間發生的需要調整報告年度損益的事項,也在本科目核算。
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的主要賬務處理:
(1)企業調整增加以前年度利潤或減少以前年度虧損,借記有關科目,貸記“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科目;調整減少以前年度利潤或增加以前年度虧損,借記“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科目,貸記有關科目。
(2)由於以前年度損益調整增加的所得稅費用,借記“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科目,貸記“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科目;由於以前年度損益調整減少的所得稅費用,借記“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科目,貸記“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科目。
(3)經上述調整後,應將“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科目的餘額轉入“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科目。“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科目如為貸方餘額,借記“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科目,貸記“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科目;如為借方餘額,作相反的會計分錄。
“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科目結轉後應無餘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