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腔熱血,一腦袋漿糊
〇
嚴重的問題是教育幹部。不是政治教育,也不是道德教育,是常識教育。
實話實說,讀完江蘇省睢寧縣主要負責人對《南方周末》記者的談話,我的第一反應是哭笑不得。這位縣委書記和他的征信辦主任,實在是太可愛了!他們坦誠,他們敬業,對自己的工作充滿熱情,對自己施政充滿信心,對自己的想法也毫無掩飾。這倒是很像徐州人的性格,有情有義,直來直去。很可貴,也很難得。
然而恕我直言,他們那些理念,卻很少有站得住腳的。大多數,隻能叫做“似是而非”。比如他們說,應該在道德與法之間加一個“墊片”,讓它們“無縫對接”。這個“墊片”,就是政府的行政手段。這話初聽起來,確實“既形象又生動”,讓人“耳目一新”,很有“創意”。但正如盛大林先生所言,道德與法之間,原本就是“無縫”的。法律管不著的,必然歸道德來管,根本就不存在“對接”的問題,又哪裏需要什麼“墊片”?就算要有,用行政手段來做,你不覺得這“墊片”大了一點,也太生硬了嗎?
這樣的“創造性理念”還有不少,比如“既要強調民權,又要強調民責”。這事我在《南方都市報》上已經說了,世界上隻有“官責”,沒有“民責”,因為“政權民授”而“民權法予”。政府的權力來自人民,公民的權利卻不是政府授予的。所以,官有責而民有權。人民有權問責政府,政府卻隻能服務人民。如果“官問民責”,豈非“主仆顛倒”?
還有那個“讓官員們‘陷入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也很成問題。毛主席是說過諸如此類的話,但那是對付敵人的。難道睢寧的官員,是“日本鬼子”?當然我相信,書記同誌絕對沒有這個意思。我們也不能抓住這隻言片語就無限上綱,搞“文字獄”。不過我還是想問,這句話“玩笑話”的背後,難道就真沒有“群眾運動”和“人民專政”的思維定勢?
看來,睢寧當局,可謂“滿腔熱血,一腦袋漿糊”。
所以,嚴重的問題是教育幹部。不是政治教育,也不是道德教育,是常識教育。比如未經同意和授權,不得擅自公布公民個人信息,就是常識。睢寧縣委書記不無委屈地說,你不能因為我不藝術,就全盤否定這件事。其實,問題哪裏隻是“藝術不藝術”,恐怕已經是“侵權不侵權”,甚至“違憲不違憲”了。這個時候,你就是再委屈,怕也是沒用的。
道德沙塵暴,應該誰來管
〇
公權力無限擴張的結果,是比“道德沙塵暴”更恐怖的“權力沙塵暴”。
盡管如此,我還是要對睢寧縣領導寄予最大的同情。
同情來自對現實的關注。一個不能不讓人憂慮的事實是:“道德沙塵暴”已經越刮越凶了。這一點,恐怕大多數國民都會有切膚之痛。因為即便你沒有喝過毒奶粉,也難免要吃到地溝油的。於是,一種呼聲就會越來越強烈:這事該有人管管了!
這並沒有錯,問題是誰來管?
在一些人看來,當然得由管得住的人來。像我這樣隻會寫寫文章的,屁用都沒有。不要說我,就算孔夫子活轉過來,也沒用!為什麼?因為沒有實實在在的製約力量,也不能采取強製措施,哪裏刹得住車?那麼,當今之世,誰最有力量?政府。這是目前中國最強有力的。難怪睢寧縣委書記會很有底氣地說:如果公權力都靠不住,NGO靠得住嗎?
然而書記同誌也許沒有想到,政府出手治理“道德沙塵暴”,可能會奏效於一時,甚至會迅速奏效(我從不懷疑中國政府的能力)。但從長遠看,卻是不折不扣的“飲鴆止渴”。
道理也很簡單:道德不是法。因此,道德一定是在“法外”的。也因此,如果政府來管道德,必定“法外施法”、“法外行政”。這就必定導致政府“撈過界”,也必定導致公權力的無限擴張。無限擴張以後,又怎麼樣呢?道德沙塵暴,就會變成“權力沙塵暴”。公民的合法權利,就難免會受到傷害,因為政府的權力已經不受限製了。
或許有人會說,為了治理這鋪天蓋地的“道德沙塵暴”,我們采取“權宜之計”,先讓政府的權力“有限擴張”。等到道德環境治理好了,再讓它縮回去,不行嗎?
抱歉,不行。第一,什麼叫“有限”?邊界又在哪裏?第二,請神容易送神難。權力既然越過了法律的邊界,它還縮得回去嗎?更重要的是,第三,政府的權力一旦越界,就必定在治理道德環境的同時破壞這環境。因為道德的墮落,恰恰源於權力的泛濫。沒有“真天子”,就沒有“土皇帝”;沒有“宮中龍”,就沒有“地頭蛇”。黑惡勢力也好,硬闖紅燈也好,本質上也是強權政治、特權思想。隻不過,是“山寨版”的。
所以,道德這事,政府管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