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壞脾氣都是被逼出來的(1 / 1)

中國最該說話的人,如果慢慢地都沒了脾氣,就隻好讓曆史發脾氣了。

前些時,張鳴兄寄來他的兩本新書《姑妄集》和《大實話》。張鳴的文章是我一向喜歡的──有思想,有見地,有學問,無官腔,十分好讀。於是一口氣讀了大半。

張鳴是中國人民大學的教授。他為世人所知,大約是因為那本《曆史的壞脾氣》。這事我一直納悶:曆史,咋能有脾氣呢?豈不聞“天若有情天亦老”?曆史若是動不動就發脾氣,或如現在所言,發飆,則我們豈能活到今天?

於是以為,有著“壞脾氣”的,隻怕是張鳴自己。

那麼,張鳴,或“張鳴之流”(比如在下)的壞脾氣,又是從哪裏來的?依我看是逼出來的。誰逼出來的?好脾氣逼出來的。誰的脾氣最好?立仗馬。什麼是“立仗馬”?就是皇家儀仗隊的馬,也稱“仗馬”。做立仗馬,有兩個條件,一是漂亮,二是聽話。比方說,高大威猛,毛色純正,膘肥體壯,又帥又酷。但更重要的,還是懂規矩,守紀律,決不隨便嘶鳴,更不會尥蹶子。不難想象,如果這些乖孩子接受采訪,或者做電視訪談,一定會很好地配合記者或主持人,問啥答啥,還都是絕對正確的標準答案。

這確實很應該樹為榜樣。

立仗馬被樹為榜樣,是在唐朝。給誰做榜樣?言官。誰給他們樹這個榜樣?李林甫。李林甫是什麼人?曆史上有名的奸相。他的“曆史功績”,是為中國語文“貢獻”了一個成語,叫“口蜜腹劍”。言官又是什麼人?就是專門提意見的官。聽意見是不舒服的。唐玄宗不舒服,李林甫也不舒服。於是,李林甫就把言官招集起來,對他們說,諸位沒看見那些立仗馬嗎?隻要規規矩矩站那兒不動,就能享受三品的待遇。但隻要叫一聲,就什麼都沒了。

言官們並不糊塗。他們當然知道三品的待遇值得向往,也知道拉車犁地不是什麼好活。所以,後來他們都不再隨便提意見,甚至幹脆不提意見。再後來,安祿山來了,唐玄宗跑了,大唐盛世沒了,隻留下“曆史的壞脾氣”。或者說,中國那些最該說話的人,慢慢地都沒了脾氣,隻好讓曆史發脾氣了。張鳴先生《大實話》一書中有篇文章,講的就是這事,題目則叫《“立仗馬”毀了大唐盛世》。

張鳴先生當然不是“言官”,但也不是“仗馬”。所以,他沒有“好脾氣”,隻有“壞脾氣”。我喜歡他的“壞脾氣”,於是書贈一聯雲:

是俠客也是書生,有話就講;

非言官亦非仗馬,不平則鳴。

2009年9月1日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