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老板的標簽(3)(1 / 3)

就前者來說,我相信很多老板都會連聲喊冤:與步兵相比,傘兵那麼昂貴、那麼脆弱,不是十萬分之需要,司令我怎麼會隨隨便便動用他們?是的,也許每一個司令做出決策時都有其勢在必行的理由,當你聽說地麵部隊陷入糾纏時,會大手筆地認為,隻要你願意承受出動傘兵的高昂成本,那麼地空結合就一定能夠解決戰鬥。但事實往往不是這樣的。令人難為情的真相是:不是每一個司令都能夠隨時清醒地意識到和把握住戰場的整體局麵,換句話說,你在司令部裏所認為的戰鬥進程,和真實的戰場,往往是兩碼事。所以,當啟用傘兵前,請務必捫心自問:你的步兵到底推進到什麼位置了?那幾塊無名高地的火力究竟是個什麼情況?你的地麵部隊能夠精準地配合傘兵的戰術嗎?他們真的歡迎傘兵兄弟的空中支援嗎?傘兵真的能夠幫助地麵部隊從苦戰不休之中解脫出來嗎?還是,地麵部隊已經有了必勝的把握,憤怒地把傘兵的加入看作爭功之舉?

如果你不能對上述問題有客觀的、明確的答案,那麼,你不僅一手葬送了傘兵的職業生涯,把他們空投到“必死之地”;而且還失去了地麵部隊的尊重和擁戴,讓他們從死戰、苦戰變成袖手旁觀、看傘兵熱鬧的心態。當然,最終是付出了整場戰爭失敗的代價。

從另外一方麵來看,在公司裏畢竟不完全像戰場上一樣“軍令如山倒”,每一個傘兵其實還是握有相當的選擇權的。至少,你自己完全可以決定跳不跳傘。最明智的做法,就是永遠要對司令員的承諾存疑。我倒不是指責司令員們的誠信問題,而是像之前所講到的一樣,司令員並不總是能夠單方麵把握戰場格局,而且,所有的司令員都有樂觀估計局勢、低估戰鬥難度的僥幸心理。我曾經有一位下屬,接到一份來自某大機構的“無法拒絕的offer”,該機構準備投巨資成立一個新的業務單元,這哥們兒立即決定空降不說,而且打電話給我,大力動員我這位前老板關掉公司,投奔他所從事的這份偉大事業。結果,四個月時間過去,所謂巨額投資不見蹤影,司令員和他商量:要不你先去其他部門工作一段時間?進退維穀的傘兵隊長此時才發現,周邊全是地麵部隊一雙雙眼睛。最終,這次空降以人仰馬翻摔得稀爛告終,可苦了追隨他的小傘兵們。

另外一種情況,就是低估了地麵環境的複雜性,跳傘掛在了樹上,十分尷尬。有一位技術型幹部,從外企空降到央企,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將要麵對的地麵環境有多複雜,既需要自身擒拿格鬥爆破狙擊的十八般武藝,又需要深入敵後開展統一戰線工作。好在司令員對他的信任和支持是超級充足的,於是,不知從何下手的他采取了一種常見的空降策略:新官上任四處放火,利用老大的支持默許,強勢出擊,還不斷呼叫空投,不到半年,把能得罪的部門和平級的同事全部得罪完畢。這時回頭一看,後院馬上將要起火,因為沒有一支部隊願意跟著這樣的領導挨冷槍。這時,他推出了最戲劇性的一幕——自掏腰包,買了一本書送給所有的下屬,要求開讀書會寫讀後感交流思想:《你在為誰工作》。想什麼呢?作為一個空降來、尚未融入的外人,你讓下屬思考“你在為誰工作”,怎麼回答?難道,為你工作嗎?

這就引出了傘兵的第二個大忌:不要把司令員的支持當令箭。司令員的支持,不是針對你,而往往是為了他自己,他必須有耐心等著你來證明自己的決策的正確性。這個耐心,是有限度的。到了一定時候,他當然也會毫不猶豫地犧牲掉區區幾個傘兵來保住地麵部隊的擁戴。傘兵作戰,掛在樹上,身處人家射程當中,靠喊口號甩背景來震懾是沒用的,還是亮出絕活、以德服人比較靠譜。

無間殺手

“誰能改變人生的長度,誰知道永恒有多麼恐怖,誰了解生存往往比命運還殘酷,隻是沒有人願意認輸,我們都在不斷趕路,忘記了出路。”——這不是我的追問,這是電影《無間道》主題曲的歌詞。我的問題是:如果已經忘記了出路,那麼,越是不斷地趕路,是否就越是一個愚蠢的錯誤?

對於那些曾經在十年前登上一個名為“中國成長企業100強”排行榜前列的企業來說,他們如今都知道了永恒究竟有多麼恐怖——在毒牛奶、毒膠囊事件中被曝光的兩家知名公司,曾經分別以1999—2001三年期間高達1947。31%和1876。48%的成長速度奪得“首屆中國成長企業100強”評選的第一名和第二名,被稱為“超速成長冠軍”,那也是他們在全國媒體麵前的第一次光鮮亮相。十年後,他們雖已有超大體量,但仍然被同一批媒體掀翻在地,盡管掙紮著起身,但難免灰頭土臉、姿勢難看。十年之間,這張榜單的狀元寶座上還出現過五穀道場、出現過太子奶、出現過小肥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