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老板的標簽(3)(2 / 3)

如今我們陷入了某種“泛奧運化”的生存方式:一切都必須更高、更快、更強,以及更新。我們麵對的不是賽場,而是角鬥場。我們不能容忍平穩保守,也不允許呼吸吐納,降速就是弱者、調控就是危機,仿佛除了你死我活就別無他途。如果說體育場上的更高、更快、更強是為了不斷突破人類體能極限的話,那麼,企業界的泛奧運化生存就是不斷挑戰人們商業操守的底線。在趨利避害之間,人們眼中隻有趨利,全無避害。而事實上,命運命運,趨利為“命”,避害才是“運”啊!

有人說,在這樣一個環境裏,不給自己注射違禁藥就活不下去。意指企業無辜兼無奈,是環境逼良為娼。對此,我倒是有個近距離觀察樣本可供商榷:我的辦公室碰巧和一家不知名的媒體在同一個大院兒裏,所以彼此有點熟悉。據說這家媒體由於生存困難,不得不改走下三路:專司曝光企業的質量事故或者市場投訴事件謀財。基本的程序是:收集企業的“黑材料”——給企業發排好版的傳真件——征詢企業“核實意見”——告知發稿時間——接待企業來“反饋”。所以,每周我都會碰到某些知名企業的代表來找這家媒體理論,磋商的結果,隻見媒體撤稿,從未見企業翻臉。一家媒體居然能靠這一手而過得甚是滋潤。為什麼?拋開是非對錯不談,這操作手法,實乃綁架,絕非敲詐也!

堂堂一家企業之所以能夠被“綁架”,一定是有值錢的把柄在對方手上,不怕要價高,隻怕被撕票。究竟是逼良為娼,還是自甘墮落,由此可見一斑。

在那些謀求非常規成長的企業中,必然有這樣一種人:他們紮根在企業內部,手中握有十足的決策資源,他們有強烈的成名成功欲,他們狼性十足,賭性極強,甚至不惜“以他人的鮮血染紅自己的頂戴”。在眾人看來,他們是摧枯拉朽的企業領袖,但是如果把時間軸放大到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長來看,他們,往往就是把企業送入猝死風險的“殺手”。

這些“無間殺手”有著共同的行為特征:顧前不顧後,知進不知退,恃強不示弱。

所謂顧前不顧後,無間殺手最關注的永遠是前台的市場操作,是典型的營銷驅動模式,為了品牌炒作其尺度可以超過娛樂行業,但是,會忽略或者故意舍棄後端的係統建設和整體價值鏈打造。因為,前台走紅易,後端穩定難。他們等不及。

所謂知進不知退,無間殺手往往對自己的行業直覺有強烈的盲目自信。他們在資源整合、市場操控方麵有過人的天賦,但也產生了驚人的自負,因此永遠都會製定那些超出人們想象的發展目標,不斷給市場打雞血。而同時會自動屏蔽那些與他們自己的能力特長不那麼匹配的信息,也因此而導致對環境變動的微妙之處缺乏真正的敏感度。他們成為封麵人物的速度和他們過時的速度一樣快。

而所謂恃強不示弱,無間殺手絕不向人低頭,特別是在遇到挑釁時相信錢能擺平一切。所以,當公司遭遇重大的危機時,無間殺手的反應模式絕不是從源頭上研討如何根絕問題或者承擔責任,而是一馬刀殺到公關公司麵前:你們為什麼沒摁住?摁住、搞定,往往是他們的指令中的關鍵詞。與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相比,摁住的成本可低廉多了。

吊詭之處在於:在這樣一個無間殺手橫行的時代,沒有人可以獨善其身。毒膠囊的製造者,回家也買到了毒牛奶,毒牛奶的生產者,也正在品嚐著毒蜜餞,同時他們可能都在使用偷流量的流氓軟件。人人都是自己所痛恨的這個環境的一部分,出來混,總是要還的。

分手大師

話劇《分手大師》裏有一句經典台詞:“分手,就像一把把瑞士軍刀插在了我心裏。”是啊,想想瑞士軍刀上那一根根奇形怪狀的刀叉劍戟鋸齒鋼銼,頓時將心比心地生出一種錯綜複雜難以名狀的酸癢麻痛出來。

《分手大師》還說了:“這年頭,成功就是要學習老子、莊子和孫子,簡稱——老裝(“莊”)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