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讓他自己誇自己(2)(3 / 3)

故事中,陳毅知道,對於齊仰之這樣一個清高的知識分子,靠讚美是行不通的,於是陳毅針對他“學者以無知為最大的恥辱”的心態,因人製宜,采取激將法,說他“有一門化學一竅不通”。齊仰之果然“上當”,大談自己化學上的造詣,然後追問自己的“化學”水平到底哪裏還有不足,主動破除了三分鍾的規定。

激將法運用得好,能對人形成很好的激勵作用。

從古巴戰場回來後,羅斯福就被委任為紐約市市長,這一任命是政治巨頭勃拉特下達的。他的意圖是讓這位大膽的騎士參政,讓他為以後登上議會的舞台作準備。可是羅斯福馬上遇到了難題,他的對手知道他做海軍部長秘書時在紐約拒不納稅,並以此大加渲染,指責羅斯福是不合格的公民。在這吃緊的關頭,羅斯福坐立不安,表現出從未有過的驚慌。他向勃拉特說:“我不能留在此地苦鬥了。我想退出政治舞台。”勃拉特一麵讓羅斯福信任他,相信他會幫助他渡過難關;另一方麵使出巧妙的手段。勃拉特對羅斯福說:“幹脆點說吧!此刻的你不是英雄,而是懦夫!”受激後的羅斯福憤憤地說:“我決不是個懦夫!我是騎士,是英雄!”勃拉特的激將法在關鍵的時刻對羅斯福起了作用,他從“膽怯”中走出來,開始發揚戰場上勇敢不屈的精神參與政治鬥爭。

《孫子兵法·始計篇》中指出“怒而撓之”,即將領易怒,就去激怒他。激將法的關鍵就是“撓”,這就需要我們能找到對方的敏感點,一撓就會讓對方覺得鬧心,否則的話,我們挑逗半天,對方並未失去理智,那就得不償失了。

一般說來,年紀輕的要比年紀大的易“撓”些,見識少的要比見識多的易生氣些;越是講究衣著打扮的、好爭高比強的、地位較高、受人尊重的人越怕別人看不起。總之,某種職業、某些人群在性格上具有某些不同的性格特征,激將法在這些人身上就會有不同的效應,我們要充分地了解對方,這樣才能“撓”之有道。

順勢而為,把握有效的場合

恭維作為社交活動的一項重要內容,在很多場合都會用到,但是,隻有你把握了有效的場合,才能讓對方自己誇自己。什麼是有效的場合?有效的場合就是對方陷入尷尬的境地,而你的恭維正好解救了他,通過讓他自己誇自己,重新給他自信。

你的上司得到嘉獎,大家心知肚明是受裙帶關係的影響,而你偏要恭維上司“您的領導能力大家有目共睹,得到獎勵也是民心所向”,這樣一來反而惹得上司不悅,其他同事也會認為你就是個馬屁精,虛情假意,聰明的人此時就會先送上恭喜,再表明對上司定能在今後工作中大展宏圖的期望,這無疑是給他台階,他一定會就此說“這個你大可放心,我還是很有信心帶領大家把業績更進一步的”。對方流露出的自信和自我誇讚再明顯不過,但是沒有人會認為你這是在拍馬屁。

小王去參觀畫展,對畫家的作品充滿仰慕之情,認為畫家真是妙筆生花,正想上前恭維兩句,卻見有人先他一步走到了畫家麵前,對畫家說:“我覺得你的那幅《末花》很一般啊,怎麼也拿出來展覽?”畫家臉上尷尬的神色一覽無餘,諾諾地說不出話來,這時,小王上前一步,對畫家說:“這幅畫肯定有什麼特別的深意吧?”聽到這話,畫家臉上刹那間煥發出別樣的光彩,就像恍然大悟般:“對,對,我的創作意圖是……這幅畫要表達的是……”畫家邊說,邊對小王投去了感激和讚許的眼光。

以上提到的都是有效場合,這時候的恭維,肯定是特別受用,對方也會對你抱有感激之情,有效的場合,運用得法的話,得到的就是最有效的恭維,也就到了恭維的最高境界——讓他自己誇自己,而不顯矯情,得了恭維之實,但不顯恭維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