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國股市八大特性(1 / 2)

股市如戰場。既上戰場,就要了解市場、熟悉市場、順應市場。就像一位指揮員,在發動戰鬥之前,必須察看地形、地貌、地理條件、氣候變化,必須掌握敵方的規模裝備、作戰能力及行軍布局,此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攤開滬、深股市月K線圖,中國A股市場近20年的戰爭風雲便盡收眼底。看市之道的首位,就是從大盤走勢的曆史軌跡中,將中國A股市場的八大特性了然於胸(以上證指數月K線為例):

(1)大盤走勢盡管曲曲折折、震蕩起伏,但總體趨勢是向上的。自1990年12月19日上海證券交易所發布上證綜合指數開始,100點為基點,至2007年10月已攀升至6

124.04點,17年中指數升了61.2倍。17年中年K線為陽線的11根、為陰線的7根。這表明主流趨勢是上升。在這17年中,1992年與2006年的年升幅分別為和,居升幅之前,而2008年與2001年年跌幅分別為和,居跌幅之首。同時,2007年與2008年高低震蕩區間分別為3

582.5點和3

857.85點,顯示出中國股市已從封閉式的江河融入全球股市的汪洋大海,其風浪的級數已不可避免地受到金融海嘯的影響。但從1991年至2008年的18年時間年均升幅為,分析計算,依然證明股市是最具投資價值的市場。

(2)頂部與底部都是相對的、階段性的,且往往互為轉換。1992年5月上證指數第一次從1

429.01點深幅回調,當時市場一片恐慌,1

429點被視為難以逾越的頂部。而當指數跌破400點時,又極其悲觀地認為還將跌至200點,然而僅隔了10個月,上證指數便創出1

558.95點的新高,400點僅停留5天便一躍而起,成為看空者後悔不迭的底部。逃頂和抄底是投資者夢寐以求的機遇,然而成功者寥寥無幾。重要的在於高點時不要貪婪,留一點清醒;低點時不要恐慌,留一點信心和希望。

(3)牛熊搏殺,生生不息。牛市、熊市各領風騷:牛短熊長、牛弱熊強是十八年中國A股市場曆史軌跡留下的第三大特性。從1992年放開股價開始,屬於牛市的走勢1992年為5個月,1993年為3個月,1994年為2個月,1996年為12個月,1997年為5個月,1999年為2個月,2000年至2001年為18個月,2005年至2007年為28個月,總計為6年3個月,其餘近12年均為熊市。因此一個頭腦清醒的投資者,牛市要守得住成果,熊市要經得起忍耐。

(4)年底冬播入市、夏初收獲休息,基本能獲取20%左右的收益。從1991年至2008年的17年,年走勢統計凡在當年11月投入資金進行冬播,至次年5月結算,上升的年份為13個,下跌的年份僅為4個。以13個年份平均計算,收益為。如果更準確計算,去掉最高與最低二頭,平均收益達。如果以17年平均計算,升幅也達。可見,冬播夏收、春秋休閑不失為一種輕鬆簡便的傻瓜投資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