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大勢分析之一——政策(7)(1 / 1)

綜觀2007年次貸危機引爆以來至今的西方救市政策,在內容上可分為13種類:(1)注資;(2)降息;(3)禁止賣空;(4)入股,接管金融機構;(5)為銀行等金融機構提供擔保;(6)向實體企業融資;(7)對住房抵押貸款提供幫助;(8)向中小企業貸款提供擔保;(9)大規模財政刺激;(10)國際貨幣基金提供援助;(11)變更會計製度;(12)取消與各大央行的美元互換額度;(13)實施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

在救市政策的實施中又體現出五大特性:第一,規模性。在這場百年未遇的危機中,全球各國對流動性注資上,可謂史無前例。以美國為例,從2007年次貸危機引發,推出向金融係統及銀行注資1

092億美元開始,包括對投行的接管、救援、乃至購買長期國債和抵押貸款,約計9萬餘億美元,相當於美國GDP總值的2/3。而人口僅32萬的冰島,更以9倍於GDP的資金注冊市場。這是否意味著以新的泡沫挽救舊的泡沫。第二,持續性。在短短兩年半時間裏,西方在應對危機中采取的政策,可謂持續不斷、連環係列,降息降到零利率,注資注到印美鈔。尤其是2008年9月次貸危機已全麵引發金融危機,並向實體經濟蔓延時,接連不斷的救市政策,幾乎每月數次。第三,多樣性。在西方眾多的救市政策中,可謂形式多樣、方式各異。單以對銀行方麵而言,有注資、入股、接管、收購兼並、擔保、購買有毒資產等,竭盡各種手段。第四,聯合性。百年未遇的全球金融危機造就了百年未遇的全球聯合救市。僅西方國家而言,有歐元區15國聯合,有主要經濟體美歐、日聯合,有G7、G20高峰論壇聯合,有西方國家五大央行聯合。或共同降息,或聯手注資,或一致采取量化寬鬆貨幣政策等,在救市上空前一致。第五,霸道無賴性。作為全球最大債務國,美國人均負債3.5萬美元,然而美國在救市政策上卻圖窮而匕首見,采用量化寬鬆貨幣政策,與英、日一起掀起競相印鈔、競相貶值、競相貿易保護的霸道與無賴風潮,被世人稱作無恥救市和賴債救市。

在這場百年未遇的全球金融危機中,中國的政策救市是從2008年7月31日開始的。當天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將部分紡織品、服裝的出口退稅率由11%提高到13%,將部分竹製品的出口退稅率提高11%,這表明財政政策已開始出現積極的動向。這比2007年3月引發的美國次貸危機,遲了一年四個月,比之2008年10月全球性金融危機深化為全球性經濟危機又提早了兩個月。此後2008年8月7日央行宣布放鬆商業銀行信貸規模,9月15日央行又正式宣布下調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0.27個百分點,存款基準利率不變,並分類下調銀行存款準備金率。這表明自2004年10月開始的升息周期發生拐點性轉變。這也表明中國的貨幣政策開始由從緊轉向適度寬鬆。隨之央行開始連續運用利率工具,在短短3個多月中5次下調存貸款利率、4次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而且在10月8日以罕見的三率齊降的力度,參與全球聯手救市行列。

9月19日針對股市的三大利好政策同時推出:(1)證券交易印花稅隻向出讓方征收;(2)國資委支持央企增持或回購上市公司股份;(3)彙金公司將在二級市場上自主購入工、中、建三行股票。這表明穩定股市已正式成為救市政策的重要內容之一。

10月9日國務院決定免征個人儲蓄利率所得稅,同日十七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允許農民以轉包、出租、互換、轉讓、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這一重大的改革無疑像加入WTO打開了世界貿易市場、房地產改革引發了房地產的繁榮一樣,巨大的農村消費市場將在新農政策下被喚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