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大勢分析之二——底(4)(1 / 1)

塔雷伯在《黑天鵝效應》一書中如是說:長久以來人們認為天鵝都是白色的,人們以為可以從過去的經驗預測未來。可是澳洲發現了黑色的天鵝。於是人們從黑天鵝的存在中醒悟到未來是不可預測的。曆史上許多不可思議的重大事件,在事先往往均難以進行合理的推測。可見世界遠比你想象的瘋狂。在當今世界,在當今信息化、全球化的時代,世界越來越複雜化,金融市場更是越來越超乎預期。形形色色的黑天鵝事件,將未來的不可預猜性,推升至空前的高度。因此投資人千萬別作無謂的預測,也別相信預測。

底是跌出來的嗎

從2007年10月上證指數6

124.04點下跌以來,至2012年8月5日的2

029點,跌幅已達,時間已近五年。據財彙資訊數據顯示,滬、深300整體市盈率已至9.94倍,滬市A股市盈率也隻有10.9倍,創出自2008年以來的新低。然而,市場是否開始見底,誰都可以猜測,卻誰也難以斷言。從潮漲必有潮落的客觀規律分析,大盤走勢的持續下跌,不論時間多長,不論跌幅多深,終是會見底的。因此,底終是會見到的,不可能跌跌不休、永無止息。

底是跌出來的,這話不錯。就像頂是漲出來的一樣,無可非議。但跌到何時才是底,跌到何度方見底,這才是有價值的議題。跌到何時、跌到何度,這是一個時間與空間的問題。一般而言,凡是具有牛強熊弱特色的股市,必定會產生長頂短底。相反,具有牛弱熊強特色的股市,必定是頂短底長。如美國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從1995年2月的3

831.4點一路上揚至2000年1月到達11

750.2點,走了持續5年的牛市。此後回落兩年,於2002年10月跌至7

197.4點,以5個月時間構築雙底,隨之從2003年3月的7

416點大幅上升,又開始了長達4年半的大牛市,道瓊斯指數攀升至2007年10月的14

198點。在金融危機衝擊下,隨之快速回落,於2009年3月跌至6

469點。然後很快脫離底部,2011年5月升至12

376點。2012年8月又升至13

330點,離2007年的高點僅差6%。同樣,德國DAX30指數2007年7月最高點為8

151點,在金融危機時跌至3

764點,很快便見底回升,2011年5月已升至7

600點。如今即使仍處於歐債危機之下,2012年3月依然摸高至7

194點,離危機前的高點僅差11%。俄羅斯RTS指數也不例外,從2003年4月225點上升,持續了5年牛市,至2008年5月升至1

966.3點,此後在金融危機衝擊下跌至2008年10月493點,之後很快見底回升,至2011年4月已回升至1

865.2點,離高點僅差5%。即使是中國台灣50指數,2007年10月從7104點回落,至2008年11月跌至2

843.8點見底回升,至2011年2月已恢複至6

356點,離高點僅差,進入2012年也仍在5

000點上方震蕩。唯有日經225指數,可謂是一個異類。因為其經曆了一次泡沫破裂的大周期,又經曆全球性金融危機衝擊和國內核電危機的衝擊,所以其從曆史最高點1989年12月的38

957.4點大幅回落後,至2003年4月跌至7

603點,經曆了14年的大熊市,此後一波反轉行情猛升至2007年6月的18

297點。然而牛市不強,依然短命。2008年跌至6

994點,雖然2010年4月反彈至11

408點,但目前仍在8

600點一線小幅震蕩。既難以擺脫從38

957點泡沫破裂後的大周期創傷,又無法驅退金融危機衝擊後的陰影。中國股市似乎比日本股市還弱,日經225指數在全球金融危機衝擊後,恢複到距高點相差為37%,而上證指數從2005年6月的998點至2007年10月的6

124點,僅走了兩年多的牛市。與自身曆史比,牛市期最長;可與全球其他股市的指數比,卻隻能屈居後位。更主要的是在經濟恢複最快的背景下,指數於2009年7月從1

664點上升至3

454點,便上攻乏力,距6

124點相差。可見中國股市二十餘年來始終難以擺脫牛短熊長、牛弱熊強的特色,因此其必然會產生底長頂短的結果。所以底的構築也許是一個漫長而複雜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