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期的養馬與相馬之所以是熱門行業,是因為當時畜牧業的興盛。就像當今分析師的批量湧現是因為資本市場的蓬勃發展。在春秋時期也曾湧現出一批著名的相馬師,據史書記載,有相馬口齒的寒風、相馬麵頰的麻相、相馬臀部的許卑、相馬胸肋的投伐、相馬嘴唇的管青、相馬腿腳的陳悲、相馬身前的秦樂、相馬身後的讚君、相馬眼睛的子女,均列為當時天下相馬高手。他們之所以出名,是因為各自抓住了馬的某一部位特性進行反複研究摸索,各自總結出一套獨特的相馬經驗,以馬的某部位特征而推斷出馬骨骼的高差、腿腳的輕重、肌腱的強弱、耐力的長短,從而由點及麵作出判斷。而伯樂與方九皋之所以超凡脫俗、尤其傑出,是因為他倆更掌握相馬的精髓。從伯樂學相馬、伯樂相馬及伯樂薦馬中可以領悟到以下幾點:
(1)千裏馬沒有明顯的特征,更沒有固定的標準。可謂“真馬不露相”。0,若有若無、時隱時現,絕塵奔馳、輕盈如飛,可謂天下難得。顯然千裏馬的相術,隻能意會,難以言傳。
(2)千裏馬不能按圖索驥。伯樂的兒子很想繼承父業,他將伯樂的《相馬經》讀得滾熟,又牢記書上描繪的圖形輪廓,以《相馬經》上對馬外形的描寫:額頭隆起、雙眼突出、蹄子像壘起的灑藥餅,找到的卻似隻大蛤蟆。此後在伯樂訓導下有所長進。但伯樂在秦穆公讓他推薦繼承人時,坦陳兒子隻能相出好馬,難以相出千裏馬。能相千裏馬的唯重本質棄外表、重主流棄細節的九方皋。
(3)千裏馬需要調養,不能操之過急。伯樂奉命去尋千裏馬裏,便對楚王說,千裏馬難尋,不能急。當伯樂將千裏馬尋回時,楚王一看又瘦又弱,便急躁、猜疑,後經過一番精心調養,果然顯示出神駿健壯的雄姿。
(4)千裏馬的相與辨。伯樂確實能相千裏馬,但伯樂往往不能辨人。史載,伯樂曾會見一個賣馬的人,此人對伯樂說:“我想賣掉一匹馬,可是趕集市三天卻無人過問,請你無論如何幫我一下。你隻要圍著我的馬走幾圈,臨走再回頭看一看馬,就可以了。我奉送你一天的花費。”伯樂同意照辦。結果,伯樂剛一離開,此馬價格就暴漲十倍。當然此事是賣馬人利用伯樂,還是伯樂偶爾以名謀私,無從查考。但是千裏馬也有被人充假的時候,就像股市中莊股、妖股、造假股常被認為是黑馬股一樣。
(5)千裏馬的相與賽。千裏馬是相出來的還是賽出來的,是千裏馬常有、伯樂不常有,還是千裏馬少有、伯樂也少有,自古至今都延伸至人才的選用上。爾今青島海爾提出賽馬不相馬,也就是說,是否是千裏馬,由商場上來鑒定,而對股市來說,真的黑馬同樣應由市場來驗證,基金的重倉股、QFII的持倉股、分析師的推薦股均必須由市場驗證,誰也沒有點金術。
選股與相馬之所以名不同而道相同,因為兩者核心價值一致,核心思路也一致。中國股市一千六百餘家上市公司,便是“馬”的群體,在這個群體中,劣馬、弱馬、偷吃興奮劑的馬、打過強心針的馬、扭腿斷蹄的馬、喬裝改扮的馬,摻雜很多,且一年績優、二年績差、三年績虧、四年ST的現象司空見慣。如果不進行認真識別,不進行深入細致的調研,勢必會真偽不辨、良莠不分。尤其是發財欲望較強烈的人,往往希望一下能抓住黑馬,越黑越好,不僅是千裏馬,最好是萬裏馬,一騎而上,一夜暴富。這就造成了浮躁的心態。中國證券市場的名類分析師有數千之眾,與上市公司數的比例達到1︰3或1︰4,在研究的數量上絕對優勢。但依然難見伯樂式的選股高手。盡管也不乏優秀的研究分析團隊,但盛名之下,往往其實難副。因為大多數分析師忙於寫稿,忙於應酬,忙於演講,缺少沉下心來、深入實地、刻苦調研的勤奮精神,他們也希望成為伯樂式的相馬師,但又不能像伯樂學相馬一樣孜孜不倦、滴水石穿。於是便產生了中國股市中,到處是尋找千裏馬的需求,到處是推薦黑馬的高手:黑馬推薦、黑馬擂台、黑馬軟件、黑馬講座。無論熊市還是牛市,黑馬滿市亂竄。盲人隨手而騎,結果自然黑馬成了瞎馬、高手成了黑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