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掌握了選股要領和估值的含義之後,選股之道還講究一個訣竅,這便是借勢而為。《三國演義》中諸葛孔明之所以能聯吳抗曹,以弱勝強戰勝曹操,其原因之一,便是在火燒赤壁一戰中,借霧、借風、借水,利用曹兵不識水性、不善水戰的弱點,借迷霧演一出“草船借箭”,借風向發動一場“火燒連營”。在借勢而為中將曹操17萬強虜灰飛煙滅。選股中的借勢而為,便是將選股與選時有機結合,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雲。在選好了牛股之後,並在最佳時機買入或賣出,其收益往往以小博大、事半功倍。
所謂選股中的借勢而為,主要是三個內容。(1)大勢之勢。也就是說,在大盤走勢出現趨勢性上升時買入,從價值投資入手進行調研分析,選擇好符合條件的牛股,然後從趨勢投資出發,在底部確認後,右側入場,使個股走勢置於大盤走勢的上升趨勢之中,這樣必然會產生馬蹄生風的效果。(2)業績之勢。這是指所選個股出現了業績拐點,其所處行業景氣向好,其本身產品出現需求上升,訂單驟增,且成本下降,盈利能力提高或生產項目擴張,產生新的利潤增長點。例如,2005年造船業的景氣上升,2006年的有色金屬業、房地產業,2007年的金融業以及2010年的電子信息業。行業景氣度的轉變,必定會使一些企業帶來業績上的轉機。(3)熱點之勢。市場的熱點常常層出不窮,有的為行業性熱點、有的為地域性熱點、有的以股本規模劃分熱點、有的以股價高低劃分熱點、資金的無孔不入,必然形成熱點的精彩紛呈。但熱點有長有短、有主有次,選股之道所借的熱點之勢,主要指主流熱點。在市場表現中具有一定的時間性,所以更會受到市場主流資金的青睞。
以2007年為例,筆者曾寫過《贏家》一文,提及某位贏家所選3隻股票,中信證券(600030)、錫業股份(000960)和萬科(000002),可謂全屬於借勢而為的傑作。在牛市的上升趨勢中,此三股都置於大勢之中,牛市最牛的行業無疑是證券,中信證券無疑是行業中的魁首。年報顯示,2005年每股收益為0.16元,2006年為每股收益0.08元,2007年猛增至4.01元且推出10派5元轉增10的優厚分紅方案,所以其股價從年初的28.31元直升到11月的117.89元,升幅高達316%。在2007年的大牛市中,人民幣升值最得益的便是資產和資源。不動產的升值保值及資源的不可再生性,必然使房地產和有色金屬行業成為最受益的兩大行業。顯然,在2007年這兩大行業是主流熱點,是資金關注的重點。錫業股份的行業景氣剛處於拐點向上,年報顯示2005年業績為每股收益0.531元,2006年每股收益為0.396元,2007年則大幅上升為每股收益1.119元,且推出10送1元送1轉1的分紅方案。所以其股價從年初的8.42元勁升至10月的102.2元,升幅高達1
。萬科A作為房地產的龍頭企業,同樣在2005年的年報中每股收益為0.363元,2006年每股收益為0.493元,且推出10派1.5元轉增5的分紅方案。2007年在股東擴大50%的前提下,業績又上升至每股收益0.73元並又一次推出10派1元轉6的分紅方案。所以其股價也從年初的15.7元上升至40.78元,升幅高達。該贏家滿倉持有、休閑持股,收益在4倍以上。這便是借勢而為所產生的事半功倍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