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是錢市,亦可稱財市。股市中人皆為財而來。貧者可以變富,富者可以更富。隻要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股市不失為理財的主要途徑之一。然而,心態不一,卻會產生貧、富不同的結果,因為錢財是流轉的。心態是流轉的動因,心裏富了,貧窮脫身為富,心裏窮了,富貴消弭為窮。心態是決定貧富的主宰。
自古以來,貧富不均是人類社會生存發展的永恒主題,恰如宇宙世界的天地、陰陽,人類社會的愛恨、喜悲一樣,是相輔相成、對立統一的整體。由於貧富是生活水準的度量、社會地位的體現,是人生價值的追求,是幸福與希望的一種標尺,其牽動著人們喜怒哀樂的情緒,又製約著人們勤、怠、進、退的行動,所以貧富既是一種社會發展、人類進步的動力,也是一種國家穩定、人類安危的重要因素。貧富對於每個人來說,由於家境不同、智商不同、際遇不同,乃至運情不同,其貧富的情況也相應不同。佛教認為貧與富對人格尊嚴原沒有差別。佛陀對於富貴貧賤、窮通得失、興衰成敗、美醜善惡,並不係念於心,而是隨緣而安。孔子倡導:貧無怨、富無驕、貧而樂、富而禮。貧富不是過錯,富裕不是罪過,貧窮者隻要不自怨、不自卑、不自諂、不自賤,就可以自立、自強、自尊、自重,窮則思變、脫貧致富。而富貴者隻要不自傲、不自驕、不自狂、不自妄,就可以富甲一方。二者相合,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貧、富各樂其道。這是貧富均具良好心態的體現。如果貧而怨、貧而諂、貧而潦,富而無禮、富而淩人、富而無道,那麼其無論貧、富,必然在惡劣心態驅動下,難脫厄運。
貧富與智、愚相關。西漢桓寬所著《鹽鐵論》中指出:“道懸於天,物布於地,智者以衍,愚者以困……故鄉土若一,賢者能守之;分財若一,智者能籌之。”其告訴人們:道理和規則天下皆知,物產和財富遍布各地,但是具有智慧的人通過培育、繁衍,使物產豐富,而愚蠢的人卻難免陷入困境。同樣將土地統一分配給人們,賢明的人可以守住,將財富統一分配給人們,智慧的人可以很好籌劃,而愚蠢的人則相反。佛說:明心生智慧。具備了良好的心態,就能勤奮努力、吃苦耐勞,窮則思變。比亞迪集團總裁王傳福原是一文不名的農家子弟,在短短七年中,將鎳鎘電池銷量達到全球第一,成為享譽全球的“電池大王”、“汽車大王”,其身價也坐擁萬億,登上了胡潤百富榜。這便是智者衍之的典型。彙源果汁董事長朱新禮,1993年從機關下海,接手一家瀕臨倒閉的縣辦水果罐頭廠,16年後該廠成為中國最大果汁公司,擁有國內超過10%的市場份額。2008年9月可口可樂宣布,以179.2億港元全額收購彙源果汁,朱新禮擁有的股權,身價一下達到81.17億港元(雖然收購最終未獲得商務部的批準)。這便是智者籌之的典型。作家蕭伯納指出:心中的智慧優於掌中的金錢。亞當指出:會賺錢的人,即使身無分文,也還有自身這份財產。股市不僅是金錢的輻輳之地,更是高智商雲集之所。因此,在股市中希望由貧致富,或由富更富,必須首先成為智者,而智慧的蓮花,隻有在良好的心境下才能盛開。佛家禪語:恐懼和貪婪不會產生智慧。心明則眼亮,心明則冷靜,心明則敏捷,心明則思精。智者就是明心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