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之道+為錢之道=成功(2)(2 / 2)

000點的大勢下,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著名分析大師、美林公司首席投資家羅伯特·普列,均曾錯誤地發表悲觀論調。所以,股市沒有專家,隻有輸家和贏家。股市需要智慧,常要用自己的腦袋來指揮自己口袋中的錢。而不是靠小聰明,以道聽途說,便可以守株待兔,坐收漁利。被稱為“點子大王”的何陽,不是再多的點子也難以擺脫階下囚的命運嗎?股市中的錢是賺出來的,而不是吹出來的。所以,最正確的分析水平也必須與正確的操作相結合,方能產生錢的效益。錢也不是算出來的,每天每時計算盈虧的人隻能被蠅頭小利捆住手腳。這並不是說,我對虧錢滿不在乎,畢竟股市中的每分每元都是靠心血換來的,但是當虧損已成事實時,與其在後悔中折磨,不如樂觀地對待明天。我盡管不計較短暫的盈虧,但是,我十分重視每一次的成敗,從經驗和教訓中去提高自己操作的成功率。這是我始終如一的投資理念。凡此種種,不一而足。正是這些對錢的理解,使我永遠牽著錢的牛鼻子,處於主動地位。

以勤補拙,這是我進入股市之後念念不忘的座右銘。我的家道貧寒,為醫治父親的疾病,耗費了全部家產。母子相依為命,全靠母親勤勞的雙手撫育我成長。盡管一貧如洗,但母親從不向人借錢,咬著牙做人,自強不息。母親給我的最大遺產便是奮鬥,便是那種在困境中不折不撓的精神,那種認準目標、衣帶漸寬終不悔的堅持。正是這種勤奮和堅持,使我從原先根本不懂半點股票知識的門外漢,在1992年4月13日寫出了第一篇論文《心理價位的形成與影響》(發表於《上海證券報》),不久又於1992年5月25日在《上海證券報》刊登了第二篇理論分析文章《上海股市調整期的特性分析》,此後又連續發表了《從新股上市看集合競價的利弊》、《對滬市新股上市的資金預測和分析》。我還參與上海市政府關於證券市場擴容的課題研究,並發表了《擴容對股市的影響分析》專題文章。我的《股市異常波動的成因分析》受到有關專家的重視。此外,《中國人在證券市場崛起》、《上海確立全國金融中心地位的思考》等文章,都曾產生一定的影響。我的《在規範中發展,在發展中規範》曾全部被譯為英文刊登於海外報刊。這些有質量的文章使我一度被譽為股評界中的“理論家”。當然我始終是一個普通的投資者,我的不少文章產生於一間五平方米的簡陋小屋裏,勤奮筆耕、潛心研究、夜半而息、聞雞起舞,才使自己不斷彌補學識的不足。市場是無情的,我記得“廉頗老矣,尚能飯否”的典故。所以,我以加倍的勤奮來適應這個激烈競爭的市場。

一位名人曾說過:天才+勤奮=成功。如果我也可以躋身股市中成功者的行列,那麼我的公式便是:為人之道+為錢之道=成功。

然而,我深深地明白,所謂的成功隻是暫時的、相對的、有限的。每當我凝視那正在不斷延伸的與人生道路酷似的股價走勢,我總是能細細地品味其中所包含的意義,不斷地從新的角度去領會成功的真諦。

(原載於《四川金融投資報》2000年4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