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這就是股票——我的第一桶金(2)(1 / 1)

沒多久,電真空股價開始上揚,至同年9月10日上升至638.70元,短短兩個月上升了35%。初嚐了股票市場甘甜的我十分欣喜,心裏老是算著這30股股票增值了多少。但是,隨著股價的上揚,我心中的貪婪也開始滋長。我產生一種追加投資的強烈欲望,真希望多擁有一點股票以獲取更多的利潤,於是我傾己所有,又在638.70元追買了10股。沒想到買入的第二天就開始下跌,在短短一個星期內,跌至572元。隨後一個星期又跌至562.80元。在兩個星期內我一下損失3

036元。我心裏頗為後悔,並從中總結經驗,吸取教訓,開始研究買入與賣出的最佳時點。但是貪婪之心依然占上風,眼望著股價節節上升,心中想著,隻要長期捂著股票,總可賺錢。當時正流行一句“炒家不如捂家,捂家不如藏家”的口頭語,甚至有人說“什麼分析都是假的”,所以我一心想的也隻是買入股票。

半年後我又積蓄了一筆錢,再次大膽追入。1992年4月21日,以當天最高價1

314.70元又買入10股,結果第二天就大幅下跌至1

182.65元,一天內就損失1

320.50元。但是,供不應求的市場掩蓋了我追漲的冒失,而我把股票當作儲蓄的良好心態又使我從長期走勢中獲得收益。所以,短期風險盡管使我驚恐擔憂,但長期而言卻使我穩獲厚利。到了5月25日,電真空的股價最高升至2

587.50元,我沒有抓住頂部拋出的機遇,希望其再創新高。可是此後股價逐波下滑,我終於在1992年6月11日以2

166.00元將50股全部拋出,除去541.50元的傭金和5元的過戶費以及324.90元的印花稅,共得資金107

428.60元。如果將34

036.71元成本扣除,淨獲利73

391.89元。從1991年7月2日起至1992年6月,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裏,我獲得了的收益率。

這就是股票

這就是股票!我拿到這筆錢後,心裏激動了足足一個星期。我想到母親幹了五十多年,當過煙廠和襪廠的工人,當過煙雜店的職員,替人洗衣、擺攤,風裏雨裏,省吃儉用,數十年來僅積蓄萬餘元。同樣,我想到自己如果以每月300元左右的工資來完成這7萬餘元的原始積累的話,即使不吃不穿也需要20年左右的時間。我的心久久難以平靜。我決心踏踏實實地走下去,做一個真正的股民。不過,我感到,首次的成功不僅僅給我帶來物質上的變化,更主要的是精神麵貌的變化,我從股市中找到了自身價值。一個最深刻的體會就是在股市中賺錢,不是靠誰的恩施,不需要看別人的臉色,不需在機器和考勤機的牽製下機械地工作,而是靠自己的智慧、勇氣、運氣,靠自己的勤奮、認真、自覺。此後,我參與了認購證的申購,盡管數量不多,但也發了一筆小財。盡管我認準了走股市之路,但是我畢竟是新手,所以我仍十分謹慎小心。

眼看著1992年5月25日以來上證綜指從1

429點一路下滑,我心中也直發怵,尤其是看到電真空股價從5月25日最高價2

587.50元,直落至1992年11月11日的445.90元,跌幅高達,記得當時有一位中年股民在脖子上掛著一塊小牌,上麵寫著:“長期投資-電真空,2

500元-450元”。那種被深深套住的淒慘情景及周圍一張張悲苦的臉,至今令人難以忘懷。尤其是當電真空股價跌至445元最低價時,一些被電真空虧得所剩無幾的股民,反而發出一聲聲“喝彩”,隻是這種喝彩全是一種苦笑而已。半年的低迷,我真正領略了股市風險的滋味,也許是我的謹慎小心和幾分幸運使我保住了第一次收獲,並且通過認購證對原始股的申購,使我的資金積累又有所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