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減持中石油的啟示
據香港聯交所披露,2007年9月25日巴菲特旗下的Berkshire
Hathaway第六次減持中石油H股逾2.2億股,每股平均價為12.8港元,套現28.224億港元,是巴菲特有史以來拋售量最大的一次。2003年4月,巴菲特以每股1.6港元大舉買下中石油,曾強調長期投資。自2007年7月起開始持續性減持,持股量已從當時的減持至,減持幅度達。巴菲特是國際金融史上最偉大的人物之一,是唯一靠股市成為世界第二富豪的股神。因此他的一舉一動,無不引起全球投資者的關注。
巴菲特減持中石油的舉動,是在國際油價明年(即2008年)有望突破每桶100美元的利好刺激下進行的,其減持的是中國乃至亞洲最賺錢的公司股票,是在美林證券將中石油目標價從12.8港元調高至16.5港元,是在國際遊資極力看好港股、恒指,明年初有望突破30
000點的上升趨勢之中,是在中國經濟保持10%以上增速、滬深股市處於黃金牛市的背景下極其堅決的減持,就更耐人尋味。
或許巴菲特隻屬於美國,是美國200年的股市曆史才造就出的一位國際級大師。滬深股市20年,還不具備產生股神的土壤和條件。然而,巴菲特的名字卻為內地投資者所熟知,或許有人將其投資原則奉為致富的金科玉律,或許有人將其投資理念作為一種發財的信仰而頂禮膜拜,更有人將有關巴菲特的書刊視為“武功秘笈”,熟讀之後便走火入魔,重新步入波浪理論、江恩理論、技術分析、短線法寶乃至尋莊家、找黑馬之中,而真正領悟巴菲特投資精髓的又有幾人?其實,巴菲特創下32年零虧損紀錄的最根本因素就是安全。巴菲特的投資生涯就是不斷地尋找安全邊際的生涯,並盡力去達到安全投資的極限,他的兩條基本投資原則便是:第一,千萬不要虧損;第二,千萬不要忘記第一條原則。他認為賺錢的秘訣不在於冒險,而在於避險。以這一理念去解讀巴菲特減持中石油的舉動,或許便能心領神會品味出股神的投資韻味了。
實際上與巴菲特減持中石油相應的還有新加坡政府旗下的淡巴錫,從9月起7次減持中國遠洋H股,減持幅度達。香港富豪李嘉誠也在9月25~27日減持南方航空H股。美國鋁業也悉數拋售中國鋁業的全部持股,套現百餘億港元。數據顯示,8月起QFII同樣大舉減持,持倉數減少,QFII的海外投資者贖回量大於申購量,甚至不少滬深兩市上市公司的控股股東也加入減持的行列。從8月至今已有43家公司出現減持,占可減持公司的,中國北方工業公司作為南玻A的大股東,已連續4次減持,可見不少投資機構與巴菲特可謂英雄所見略同。
巴菲特不同於羅傑斯的先說後做,不同於索羅斯的邊說邊做,更不同於格林斯潘的光說不做,而是做了再說。巴菲特始終堅持絕不幹沒有把握的事情。早在1960~1969年,美國股市牛氣衝天之時,巴菲特卻在獲利20%之後冷靜地悉數拋售全部股票。在他40年的投資生涯中,他蔑視和回避了眾多的市場誘惑,如20世紀60年代的“電子狂潮”、80年代的“生物概念”和“垃圾債券”、90年代末的網絡神話,以極強的自製力戰勝自我,做自己的精神教主,所以其成為國際公認的股神。中國股市也誕生眾多富豪,也產生不少財富神話,但是往往流光閃爍、過眼雲煙,在高換手率下,彈指間成了變臉角色,可見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
股市曆來是智者開頭、愚者收尾,其成功之道不是猜想今天和明天能賺多少,而是看看你最後能留下多少。投資的最高境界就是躲避風險,在一個安全區域之中實現利潤,因為證券投資本質就是風險收益。由巴菲特減持中石油來推斷目前股市,顯然尚未進入頂部階段,尚未出現牛熊轉折的跡象。因為巴菲特還持有中石油股票,還屬於可以拋售的安全區域,然而已出現風險與機遇的轉折,按照巴菲特關於“別人瘋狂我恐懼,別人恐懼我瘋狂”的理念,目前似乎已進入令巴菲特恐懼的階段,或者確切地說到了應該謹慎的階段。無可否認牛市也有大幅調整的時候,也有到頂回落的時候,也許目前牛市還會繼續,指數還會上升,但是市場的不可預測性決定誰也難以預測危機的降臨。因此,將牛市成果留在安全邊際,或許是巴菲特減持中石油給人們最重要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