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頂部的征兆(1 / 2)

在股市中逃頂與抄底比較,逃頂更為重要,因為抄底隻是盈利的大小而已,而逃頂則不僅關係到盈利的鞏固,還關係到成本的虧損。在實際操作中,往往表現出抄底容易、逃頂難的特性。之所以產生這一特性,主要有兩個原因。

首先,是政策因素。以上海股市六次頂部為例。第一次為1992年5月上證綜指在放開股價的消息刺激下,一下衝到1

429.01點,麵對升幅達100%的暴漲,政府公布“國有企業實行重大改革,部分國有股近期將上市”的消息,同時一批上市公司發布招股說明書。在擴容消息打壓下,上證綜指立即見頂回落。第二次頂部出現在1993年2月,上證綜指攀升至1

558.95點,當時上證報頭版刊登了一篇名為《高處不勝寒》的文章,指數又一次見頂回落。第三次頂部的出現是在1994年9月指數為1

052.94點,此時關於市場交易由T+0變為T+1的傳聞充斥市場,指數應聲而跌(此傳言至1995年1月1日證實)。第四次頂部是1996年12月13日上證綜指一路揚升至1

258.68點,證券市場人氣沸騰,在這一背景下,管理層首先由中國證監會發出加強風險控製的通知,接著又宣布實行漲跌停板製度以限製漲跌幅度。接著又宣布發行100億元的新股規模,並同時發表了《人民日報》特約評論員文章《正確認識當前股票市場》,在短短8天內采取四條措施,終使股指大幅下跌,4天內從1996年12月11日的1

258.68點跌至12月17日的903.85點。第五次頂部出現在1997年的5月12日,上證綜指勁升至1

510.17點,麵對強勁的升勢,先是當年3月中國證監會發布了《證券市場禁入暫行規定》和人大常委會將多項證券犯罪寫進修訂後的《刑法》。5月份又公布了50億元新股發行額度,國務院決定將股權轉讓印花稅率由3‰提高至5‰,以及由國務院證券委、中國人民銀行、原國家經貿委共同作出規定,嚴禁國有企業和上市公司炒作股票。6月初中國人民銀行又發出《關於嚴禁銀行資金違規流入股票市場的通知》。在這一係列的政策措施下,上證綜指再一次見頂回落。第六次頂部便是1999年6月30日上證綜指創出1

756.18點曆史新高,但是隨著7月1日《證券法》的正式實施,指數也出現小幅回落。

可見頂部出現前政策性動向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一般而言,屬於利空性的政策消息,可分為三種:第一種是財政政策方麵的,比如提高銀行利率、提高印花稅、國企資金入市問題等;第二種是供求方麵的,比如增加擴容力度,包括新股發行,國有股、法人股上市,轉配股上市等;第三種是心理層麵的,比如《人民日報》特約評論員文章及主要證券媒體的評論員文章。從上海股市見頂回落的情況看,第二種與第三種的政策因素對股市影響較大。所以,當指數出現持續性攀升時密切關注證券報刊的有關文章是十分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