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頂部的征兆(2 / 2)

其次,之所以出現抄底容易、逃頂難的特性,還在於由中國股市走勢運行的規律所決定。因為從1990年至今,滬深兩市的走勢基本呈現一種“牛”短“熊”長、“牛”弱“熊”強的規律。仍以上海股市為例:以月K線計算分析,第一次從1992年5月1

429.01點的頂部下跌到1992年11月386.85點的底部經曆6個月,而從底部到1993年2月1

558.95點隻有3個月。接著從頂部直探至1994年7月30日325點為18個月,而從325點到9月13日1

052.94點隻有2個月。此後又經曆了近18個月的底部構築,至1996年1月為512.83點。

從這一底部至1997年5月1

510.17點的頂部,是中國股市幾年以來最長時間的一次。但隨後又經曆了近25個月的底部構築,至1999年5月為1

047.83點。可見一個底部的形成需要長達18~25個月的構築,而一個頂部的形成卻隻需3~5個月的時間,因此尋找底部有的是時間,完全可以不慌不忙,耐心等待。然而,對頂部的警惕卻絲毫不能鬆懈。股市中有句俗語,老股民怕漲,新股民怕跌。新股民沒經曆過套牢、損失,所以一旦股價下跌就怕,而對漲一點不擔心,隻希望越漲越高。但是老股民從經驗出發,知道股市上漲的時間很短,就好比用很長的時間去種花,但一旦花開了,時間卻很短。所以詩雲: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股市正是如此,一旦上漲,你必須隨時警惕,及時發現頂部,獲利了結,落袋為安,否則辛辛苦苦抄的底就會付之東流,而追漲的個股更可能虧本。因此,對頂部的分析一般在底部反轉之後5~8周就應該在時間上格外留意。即使不是頂部,一般在5~8周之後也會出現一次回檔整理。所以,及時在頂部產生之前減輕持籌比例,是規避頂部風險的重要手段。當然,對頂部的判斷還可以從技術上加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