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林宴上,身為新科狀元,秦琅自是萬人推舉,風光無限,周圍一眾學子起哄飲酒作詩,幸虧之前在老師的提醒下多準備了幾首較好的備用,否則真要當眾丟醜了。
晏席快要結束時,一個太監走到了秦琅麵前:“秦狀元,陛下有請”
聽到這話,秦琅酒立時醒了一大半,跟著公公到了禦書房的偏殿。
秦琅躬身道:“學生拜見陛下”
皇帝正在欣賞一幅畫,回頭道:“起來吧,秦狀元當殿所作文章,頗得朕心,自我大周立國,武將鎮守邊陲,文官傾軋朝堂,非進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內閣,天下讀書人皆奔著儲相而去”
“五年前朕初見你時,你還是寒門學子,獻上一紙水壩圖,解水患之危,救萬民於水火,當日,朕想帶你回京受賞,你卻道幸苦奔波不為己,而為民,為家,為國,為天下,如今科舉登榜,欽定狀元,今日,朕再問你,初心可改?”
秦琅掀開前袍雙膝跪地,斬釘截鐵道:“學生,初心不改”
皇帝目露欣賞,一隻手背在身後,另一隻手虛扶了一下:“好”
就在皇帝開口要說什麼的時候,秦琅開口了:“臣有一個不情之請,求陛下恩準”
“嗯~,你說”皇帝本就想多和這幾個天子門生聊聊天,談談心,扶持幾個心腹,有他施恩的地方自然也不會吝嗇。
秦琅沉思了片刻,本朝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新科一甲二甲入翰林,那裏文翰薈萃,真真是文科學霸打架的地方,其實秦琅是不願意去的,而且陛下之前說起這個,言語間透露的意思卻是也不太想讓他入翰林,與其讓陛下隨便指定一個部門,還不如他自己選呢。
秦琅拿定了主意開口道:“臣想去工部”
這個請求,皇帝是沒想到的,士農工商,工人在周朝的地位也就比商戶好了一點,朝中六部,兵部,戶部,禮部,吏部,刑部,工部,其中工部算是百官之中最清淨,地位最低的一個部門。
先帝在時,天天修度假山莊,偶爾叫到禦駕前詢問進度,工部那時地位還高一點點,但當今聖上登基卻直接讓工部做了冷板凳,甚至不待搭理一下的。
皇帝皺了一下眉,不解問道:“狀元郎為何想去工部?”
秦朗無奈道:“臣尤善工事”他一個理科的還是得找準位置。
皇帝想到昔日的水壩圖,恍然大悟:“既然是狀元郎自己提出來的,那朕就允了”
秦琅再拜:“謝陛下”
瓊林宴後,封官的聖旨便下來了,陛下對秦琅很是看重,直接封了一個工部郎中,要知道狀元入翰林院也就隻是從六品,而工部郎中是正五品官職。
在這期間,秦琅都在城中找房子,他都當官了,自立門戶,自然不能在老師家裏住下去了,最後找了一個一進的院子租賃下來,又給此次參加殿試說過話的幾個進士遞了帖子,大家一起熱鬧了下。
最後秦琅騎馬回鄉,在父母墳頭上磕了三個響頭,敬了三碗酒,裏長還想給他立一座狀元碑,都被秦琅拒絕了,隻是告訴裏長若有事可到京中尋他,隨後將村裏的屋舍還有田地交給舅舅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