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說國公府朱瞻基這些人密謀的事情紀綱並沒有得到消息,可是他這一晚上卻絲毫高興不起來,就連手下新近孝敬的美女也沒有心情去理會了。
盡管朱棣要攜帶朱瞻基出席射柳的事情並沒有宣布,可是紀綱眼線密布,這種事情又如何能夠不知道呢?當知道了這件事情的後,他感覺到自己的腦子中一片空白,心中油然升起一種不祥的預兆來。
從當年靖難之役,朱棣應承了漢王之後,紀綱就一直扮演著一個清道夫的角色,隻要是阻礙到朱棣看著不順眼,妨礙到易儲的官員和人都被紀綱誅殺,天下的人不敢怨恨朱棣,所以這些恩怨種種全都扣到了紀綱的頭上。
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紀綱臉上不由露出了自嘲的笑容,自從走上了這樣一條路之後他就知道自己將會是怎樣一個下場,所以他平日裏盡量都不去想那些,反倒是恣意人生,拚著命的享受。
紀綱感到內心裏麵有些顫抖,他誅殺了太子一黨眾多大臣,甚至逼得太子這邊使出了刺殺這樣的下下策,可見太子這邊對他的仇恨,要是太子繼位,那麼第一個祭旗的恐怕就是他紀綱!
然而現在紀綱卻發現自己恐怕挨不到太子置辦他了,這十多年來他誅殺的大臣大多都是妨礙妨礙皇上易儲的,妨礙漢王登上那寶座的,可是現在皇上變卦了,他改變主意了,他要捧太子了,那麼妨礙太子的人呢?
想到這裏紀綱不由打了一個冷戰,不由站起來,對外麵喊道:
“來人,備轎,我要去見漢王爺!”
端午節射柳,是曆來的習俗,可是從永樂十一年朱棣重開射柳一事以來,這射柳的事情就被賦予了十分特殊的色彩,當年射柳時,皇上當中叱責太子,絲毫沒有留麵子,而隨後漢王卻勇奪第二,僅僅次於朱棣,再後來兩年朱棣就隻帶著漢王一個人了,這是一個十分明顯的信號,是朝堂的風向標。
一大早,滿朝夠資格的文武百官和王公貴族們都老老實實的站在了外麵,有些焦急的望著皇上將要來臨的方向,終於人來了!
“皇上駕到!”
一幫大臣連忙跪倒在地,可是眼尖的大臣早就看到了在皇帝身邊那一個身穿黃袍的英俊少年,那就是皇長孫朱瞻基!對於他,在場的大臣並不陌生,現在卻看到了他竟然騎馬跟在了皇上的身後,大臣們心裏麵頓時就明了些東西。
一邊的漢王臉色有些難看,不過這些都已經不是重點了,雖然跪倒在地上,可是這並不能組織那些大臣們交流,一個個老奸巨猾的臣子們往往隻是一個目光一個撇嘴就能夠表達出豐富的含義來。
進行了繁瑣的祭祀儀式之後,就是射柳比賽了,比賽的規矩就是挑選柳枝,將柳枝一小段的皮剝去,露出裏麵白色的枝幹,叫做“露白”,比賽的時候要求用箭將柳枝從露白處射斷,更有弓馬好的人可以馳馬而射,馬到枝落。
朱棣雖然說已經上了年歲,可畢竟是一位馬上起家的皇帝,一身的弓馬武藝並沒有落下,再加上胯下一匹汗血寶馬,上演了一幕馳馬而射,馬到枝落的好戲,在場的大臣無不高聲稱讚。
漢王雖然說不太高興朱瞻基也參加射柳比賽,不過畢竟還保持著一點僅有的風度,看到自己的老爹老當益壯自然也是滿心的歡喜,按照他的想法,接下來到他射柳了。
雖然說不敢超過老爹的表現,不過總歸也是要出彩的,可是就在他猶豫如何既能出彩又不會超過朱棣的時候,意外出現了!
朱瞻基早就準備好了想要橫空殺出了,本來還在考慮如何麵對漢王呢,結果漢王竟然站在那裏發呆,機會當然不容錯過了,他一策馬從隊列中奔出,隨後一箭射出,隨後遠處的內侍高聲喊道:
“正中露白!”
聽到這個,朱瞻基不由策馬回到朱棣身邊,飛身下馬,朗聲說道:
“皇爺爺,孫兒射中了!”
可是一邊的漢王卻忍耐不住了,不由沉聲說道:
“瞻基大膽,這般目無尊長!”
聽到漢王的話,朱瞻基一副被冤枉的表情看著朱棣和漢王,說道:
“孫兒乃是替父射柳,不知道有何過錯?”
朱棣將叔侄兩個人之間的爭鋒看在了眼中聽在了耳中,朱瞻基這番舉動雖然說有些莽撞,可是於情於理都是無懈可擊,更讓朱棣看到了自己這個孫兒的擔當,再加上心裏麵早就動了立嫡孫的念頭,這一下子更是堅定了,不由出言說道:
“圭兒替父射柳,沒有過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