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錯,是煮。沈銘心裏激動得快要咆哮了,在這原始社會裏吃了快兩個月的燒烤,眼下,終於能吃煮食了,簡直是革命性的進步啊!
“銘,你這是……新的烤肉方法?”大家見沈銘這番舉動,第一反應就是,沈銘又有新發明了。
“這不是烤,是煮。”沈銘興致勃勃地去洞口拔了三個蘑菇下來丟進碗裏一起煮,過不了多久便有一股濃鬱的肉香飄了出來。沈銘胃裏的饞蟲都被勾到了嗓子眼,見肉熟的差不多了,便又撒了點鹽進去。小心地端起碗來試了一口,頓時熱淚盈眶,這鮮香濃鬱的肉湯真的不是錯覺!
“烏達,你嚐嚐。”沈銘獻寶似的將手裏的碗遞給烏達,烏達接過木碗,也不知是出於什麼心態,直接將唇印在沈銘之前抿過的地方,喝了一口。
天神在上!這是烏達絞盡腦汁也無法用語言形容的美好。果然銘是最厲害的!
“這種將肉放在水中加熱到熟的方式叫做煮,不止是肉,蘑菇、魚等等都是可以煮來吃的。”沈銘一邊幫眾人把木碗底部都抹上了一層油,一邊教給他們煮食的做法,“像蘑菇這一類菌菇放在湯裏可以使食物更加鮮美,你們可以少放幾個試試。”
烏達那綠幽幽的眸子噙著笑,蹭到沈銘身邊幫他的忙,聽見族人都在誇獎沈銘,莫名地有種自豪感。
而沈銘看著火堆上架著的一隻隻小碗,現代食堂裏的大鍋飯景像默默地閃了出來。的確,在原始部落這種群居生活方式下,最理想的還是有一口大鍋。但問題在於木製的大鍋實在不容易製作,羊油也不夠塗。那麼,這就意味著得換一種材料來製作。石鍋?開玩笑,那得有多重啊。鐵鍋?沈銘到現在還沒有見過一塊金屬呢。那麼就隻有……陶製的了麼?
沈銘為自己的靈光一閃感到一陣欣喜。他到現在還記得博物館裏展出的古老陶片以及完整的陶盆陶碗,反正他已經做了不少推進時代發展的事兒了,也不差這一件。
“烏達,帶我到河邊去一下行麼?”
烏達瞪大了眼睛看著一臉希冀的沈銘,又轉頭看看洞外快要落山的太陽,有些不讚同地皺起了眉頭。
“很快的烏達,天黑之前一定能回來!”
磨不過沈銘那雙濕漉漉的黑眸子,烏達點點頭,一邊嘴裏做規矩:“天黑前一定要回來。”一邊牽著沈銘的手快步往小河走去。
站在淺流的河床邊,沈銘小心地蹲下|身,用手舀起一捧濕泥撚了撚,似乎是有點黏度的。沈銘自信地點點頭,招呼烏達過來幫他一起捏了個鍋。
見沈銘興致勃勃地“玩泥巴”,烏達也隻得配合地按照他的描述捏了個還算像樣的鍋出來。烏達的手很大,幾乎可以將沈銘的手整個包進去,他大手一舀就是一捧泥,這效率翻了沈銘好幾倍,看得沈銘又得意又嫉妒。
捏完了鍋,沈銘瞧著天色還沒完全暗下去,便讓烏達把這口大鍋給抱到了洞穴附近的一片空曠的泥地上。然後沈銘眨巴著眼睛毫無壓力地開始壓榨勞動力:“烏達,你找兩個人來幫個忙,在這裏挖一個小小的窯洞。”
烏達耐心地聽著沈銘描述了窯洞的大致樣子,看他比劃著怎麼從地麵上開始挖。
“不用很大的,隻要夠把陶鍋架進去就行。”
烏達點點頭,也不管沈銘這麼做是有什麼意圖,就算是沈銘鬧著玩他也是很樂意配合的。於是他把大黑叫來嘀嘀咕咕說了一陣,兩個人便操起工具開始挖窯洞。
族人們看著熱鬧都覺得很奇怪。“烏達是要挖一個洞睡覺麼?”紅毛被一群孩子推出來做代表,跑過來拉著沈銘的手好奇地問。
“不是睡覺,是用來燒陶器用的。”
“陶器是什麼?”
“是一種用黏土製成的器皿。像木碗一樣,但那是用泥做的。”
紅毛得到了滿意的答案,跑回去彙報了。沈銘則有點緊張地看著烏達挖出來的漸現雛形的窯洞。想到陶器是用火燒製出來的,沈銘又急急忙忙喊上兩個族人幫忙一起去撿了一些幹柴草回來。
等烏達挖好了窯洞,沈銘便急不可耐地將柴草放進洞底,然後引了山洞中的火苗過來燃著了洞底的柴草。站在一邊的人們隻看得到那口小小的地洞裏有火光閃動。
沈銘想辦法將幾根結實的木枝架在了小火堆上,然後便小心翼翼地讓烏達把陶鍋放在了支架上。
這樣就算完了?看著火舌不時地舔著陶鍋底部,沈銘覺得似乎也沒有什麼別的事可以做了,就等明日來驗收成果就好了。
於是沈銘信心滿滿地和族人們回到了山洞,喝著熱乎乎的肉湯,想著以後用陶鍋來炒大鍋飯的場景,偷偷樂了半天,自覺英明神武極了。
所以說樂極生悲,沈銘一個美夢做到了後半夜,被山洞外的一聲巨響給驚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