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底肥,公頃施硫酸鉀150千克,磷酸二銨150千克。[4]
播種:株距20~25厘米,每垡雙行,拐子苗,播種時每穴5~7粒為宜,播後覆土厚度2厘米左右。[4]
密度:每公頃保苗株數為13.5萬株。[4]
田間管理
間苗。幼苗出土後生長迅速,要及時間苗,否則發生擁擠遮陽,引起徒長。間苗要早,一般間苗2次,第1次在2至3片真葉時,間苗原則去劣存優,在破肚時選具有原品種特性的植株定苗,定苗時每穴留1株。[4]
澆水。發芽期:充分澆水,土壤含水量在80%以上,以保證出苗快而齊。幼苗期:根淺水少,但必須保證供應,土壤含水量60%左右,掌握少澆勤澆的原則,在破肚前要蹲苗,以便使直根下紮。葉生長盛期:此期需水較多要適量灌溉,但在後期要適當控水,防葉片徒長,影響肉質根生長。根生長盛期:應充分均勻澆水,以防裂根,土壤濕度維持在70~80%,空氣濕度80~90%為宜。直到生長後期仍需澆水,以防空心。[4]
中耕、除草、培土。由於白蘿卜生長要求土壤中空氣含量高,必須保持土壤疏鬆,適時進行中耕,結合中耕除草,中耕時必須培土。生產中一般把中耕、除草、培土三項工作結合起來。[4]
病蟲害防治。田間管理要注意白蘿卜病害的綜合防治,主要病害有花葉病、病毒病、軟腐病和黑心病等,危害白蘿卜的害蟲主要有蚜蟲、菜青蟲等。防治病害關鍵在於加強栽培管理,使植株健壯,增強抗病能力,結合藥防進行綜合防治。[4]
采收
當葉色轉黃褪色時,肉質根充分膨大,基部圓鈍,即達到商品標準,此時即可收獲。[4]
白蘿卜
病蟲害防治
白蘿卜的主要病害有花葉病、病毒病、軟腐病和黑心病等,白蘿卜的害蟲主要有蚜蟲、菜青蟲等。[5]
農業防治:因地製宜選用抗(耐)病優良品種;合理布局,實行輪作倒茬,加強中耕除草,清潔田園,降低病蟲源數量;培育無病蟲害壯苗,播前種子應進行消毒處理;加強栽培管理,合理進行施肥和澆水,保持田間適宜的溫度和濕度環境。[5]
生物防治:保護天敵,創造有利於天敵生存的環境條件,選擇對天敵殺傷力低的農藥。釋放天敵,如捕食蟎、寄生蜂等;使用生物殺蟲劑殺死害蟲。[5]
藥劑防治:病毒病可在發病初期用20%的病毒A 1000倍液防治,霜黴病可用50%甲霜靈500倍液防治;軟腐病可在發病初期用72%農用鏈黴素3000倍液防治;菌核病可用50%多菌靈500倍液防治。每隔7d噴藥1次,連 噴2~3次。蚜蟲、菜青蟲、小菜蛾可用10%吡蟲啉1500倍液或48%樂斯本1000倍液噴霧防治,每隔7d噴藥1次,連噴2~3次。在收獲前20d,每周噴施1次0.2%的磷酸二氫鉀進行葉麵追肥,連噴2次,對提高產量和肉質根品質具有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