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語文教育的危機(1 / 1)

在於海蘭抽出時間去查刀藏鋒的資料時,全國各個學校的老師,都被這本叫《新生》的雜誌驚到了。

整個《雜誌》所有的文章,似乎都在向語文教育發起挑戰。

眾所周知,老師們教學生寫作文,幾乎都是有模板的,照著那個模板的格式去寫,不跑題,基本都能拿高分。不管作文寫的好還是壞,都像一個模子出來的。

《新生》裏那篇寫應試教育問題的,就是在大談學生作文束縛了孩子們的思想。

然後其他人寫的文章,也無一例外都在表達著這種態度。

更有“新概念作文大賽”,提倡學生們寫“新思維,新表達,真體驗”的文章。

“作文要都這麼寫,學生不都得變成憤青?”

“十萬塊獎金?這是什麼意思?文學是錢能衡量的嗎?膚淺!”

“還賣出一本雜誌就捐一塊錢,打著公益的名頭來騙人買雜誌,真不要臉!”

……

很多老師都在僵化保守的語文教育裏縱橫了多年,現在有人冒出來說他們是舊觀念、舊規範,自然不爽。刀藏鋒是誰?《新生》雜誌是個什麼東西?先罵了再說。

這些老師年齡都偏大,很少接觸新事物,從學生那沒收了雜誌後,隨便看了幾篇文章,心裏就著了火,有些氣量小的,還直接把書給撕了。

隻有一些年輕的老師,覺得《新生》敢說敢寫,足夠創新,和現在的時代具有很強的相容性。

於是教師群體就分成了兩派,年紀大一點的,覺得這個雜誌對學生的影響太大,會讓他們以後寫作文自由散漫,亂寫亂說。大賽的高額獎金,更是把文學變得十分功利性,讓人的創作目的不再純正。

然後另一派年輕老師,則是覺得打破僵化保守的傳統文學,有利於學生發散思維,提升創造力,寫出真情實感。大賽的獎金可以解決很多人家裏的經濟壓力,和名家交流的機會更是難得。

對於雜誌的公益項目,年輕老師們更是身體力行,在課堂上把雜誌拿出來,給學生們講述著張貴美的事跡,還要求他們根據這個事跡,寫下感想。

還有一些老師,從雜誌裏挑出一篇文章,給學生們朗讀,然後讓他們發言說出自己的理解……

《新生》雜誌就這樣在老師們的爭論中,在校園裏刮起了風暴。

而除了這些老師外,還有另一個群體,就是關注著刀藏鋒一舉一動的社會人士。

《新生》盡管沒有在微博上宣傳,但在全國大賣後,他們當然會知道刀藏鋒又鼓搗了一本雜誌出來,便紛紛購買閱讀。

這幫人都是比較了解刀藏鋒的,他們從靈閱中文網出現開始,就一直盯著李越。最讓他們質疑的,就是李越的年齡。不管有多少證據擺在那,他們都不信李越隻有十九歲。因為李越搞的事情實在太多了。

現在他們看到《杯中窺人》,第一名反應就是代筆!

“這文章的手法和風格,哪像一個年輕人能寫的?”

“十九歲能寫出這種文章,其實也挺正常,但這個刀藏鋒,還做微博,唯品彙……這沒人代筆你信?”

“我估計吧,刀藏鋒是怕這個雜誌賣不出去,才找人代筆寫了個《杯中窺人》。捐錢做公益,也是為了讓天真的學生們多買幾本。”

當然,肯定也有人支持。

“這麼多人噴,嫉妒?刀大的能力是你們能質疑的?”

“這幫人的鍵盤一個比一個大,打起字來不累嗎?《杯中窺人》雖然思想非常深刻,但是能看出來文筆還是有許多稚嫩的地方,十九歲能寫出來很奇怪?”

“別說了,我承認刀哥代筆了,你們代筆的,你們是代筆,代筆,代筆(第一聲)!”

各種爭論,出現在校園和網絡,樊山知道後,盡管李越給他打了預防針,但他還是覺得波濤洶湧。

他不知道李越在聽到這些聲音後,還能否保持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