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這時,吳克忠、吳克勤和吳瑾三人的蒙古漢子的血性上來了,為了祖國,為了人民,毅然決然地接受了九死一生的後衛任務,阻擊同文同種的蒙古大軍。吳克忠和吳克勤先後不幸戰死。吳瑾倒是好命被抓後逃了回來,有著當年李廣的風範。因吳克忠無子,由吳瑾嗣爵,因為吳家的突出表現和重大犧牲,被加封為恭順侯。
但吳瑾的好運似乎用完了。吳瑾因為明英宗的信任被授予把守皇宮(就是現在的故宮)大門的重任,並掌管皇宮大門的鑰匙。可一個臭名昭著的大太監王振倒下了(在土木堡之變中被明朝將領殺死。對!沒看錯!是明朝將領,不是蒙古人),另一個臭名昭著的大太監曹吉祥站了起來,看樣子明英宗有吸引臭名昭著的太監的潛質。
曹吉祥和他的幹兒子曹欽要造反,因為和吳瑾有親戚關係,事先曹欽把造反的消息告訴了吳瑾,讓吳瑾幫助自己打開皇宮的大門。可聽到消息以後,吳瑾來不及向明英宗報告。這時,吳瑾那蒙古漢子的血性又上來了,為了祖國,為了人民,毅然決然隻帶著五六騎與反賊血拚,光榮戰死。
恭順侯吳家也因為前前後後幾代人這麼多的功勞真正得到了明朝皇帝的信任。當然,因為吳家身為蒙古人,身份的特殊,為了保護他們(就是防範他們的委婉說法),吳家也就不再把守邊疆,在京城定居了下來,過著幸福安寧的生活。
經過幾代的養尊處優,勳貴間通婚,文化的教化,到了吳世恭這一代,不要說蒙古人血脈稀釋得都幾乎沒有,從相貌上,從日常行為裏,吳家也幾乎沒有什麼蒙古人的影子。刀馬槍弓當然全部放下了,四書五經拿了起來。
尤其恭順侯的爵位傳到了吳世恭他老爹吳惟忠手裏,吳家雖然還有著總督京營戎事的職位,除了家中還養著些親兵,收藏著些馬匹盔甲以外(這是大明朝所有勳貴的傳統),家中已經實現了從軍事貴族向書香世家的華麗轉型。
這一代的恭順侯吳惟忠,有兩件最得意的事。一個就是自己的兒女極多。不象現在提倡獨生子女,當時子孫多是家族興旺的表現。順便說一下,吳世恭就是他的第十四個兒子,那如果換在清朝就是十四阿哥哩。下麵還有幾個弟弟。女兒也有接近二十個。雖然古代的小孩存活率低,但吳惟忠存活的子女也超過了三十人;
另一個就是自己家庭教育十分良好,尤其是兒子成才的很多,基本上所有的兒子都有秀才的功名。甚至還有三個舉人,最令人光彩的就是他的世子小侯爺吳世勳是個進士。要知道,勳貴的家庭開開後門弄個秀才的功名倒也不難,可舉人和進士的功名那就得靠真本領啦。尤其是在勳貴家庭那些生來富貴,基本上清一色的紈絝子弟中顯得特別光彩奪目。
如果您覺得《明末瘋狂》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0/823/ )